曾馨瑤 賁程 董興瑩 任媛 李金洋
在人才爭奪愈加激烈的當今社會,人才流失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吉林省長春市地處關外,坐擁大學城,卻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城市之一。利用相關模型分析,確定了影響長春市各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因素,其中較為重要的是畢業生的個人意愿選擇和各個城市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在此基礎上引出了增強城市魅力、加大相關政策力度和加強學校與社會聯系等相關性建議,來減少長春市人才外流的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毋庸置疑,當代社會人才最重要。國家發改委印刷《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這一文件,使得東北三省的人才流失這一議題就逐漸被重視起來。而地處哈大城市帶的長春市的,更應該有義務,有責任確保吉林省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達到雙高的形勢。
據統計,長春市一共有38所大學,擁有大學城的美譽。所以,長春市的各個高校大學生未來畢業的去處,對吉林省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
根據不同專業的學校,選取了工科、理科、文科、??频扔写硇缘氖髮W——長春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財經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建筑大學、吉林大學、吉林警察學院及長春汽車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線下發放問卷調查方式,主要針對各個專業大三大四的學生。發出問卷200份,回收189份。男女比例約為4:6。
為了調查覆蓋范圍更加廣泛,制作了線上電子調查問卷,讓在長春市就讀的大學生填寫問卷,線上共填寫問卷177份。男女比例為1:2。
二、數據來源
(一)相關研究成果數據
《吉林省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吉林省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2016年吉林省高校畢業生質量報告》、《關于進一步強化載體建設服務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都是引起我們關注這一議題原由。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應用到了課堂上學習的社會調查方法進行問卷的設計和SPSS的統計分析進行數據的分析與統計。
(二)調查問卷數據
前期資料準備后進行研討,集中討論了長春市高校學生現狀、政府的政策條件等問題,初步形成了一套對長春市各高校大學生畢業去向的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進行小范圍預調查。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改良制作二次調查問卷,進行第二次的問卷調查,各個高校進行實地調查走訪。最后在幾次線上、線下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中,進行各個因素的橫向總結、分析。
三、基于問卷結果的就業城市選擇影響因素分析
(一)內在因素及其影響分析
在影響長春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中,內在因素較為重要,分別為性別、專業、家鄉和個人意愿。當前的就業形勢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不合理,就業壓力嚴重。
1.性別
參考長春各大高校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統計顯示畢業生男女比例為0.86:1。研究表明女生更愿意留在生源地工作。
2.生源地
根據數據參考2018屆畢業生有42.28%選擇在吉林省內就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省外就業人數較多的地區為北京市(8.34%)和廣東省(8.22%)。省內生源中,59.70%選擇留在本省就業;21.61%的省外生源也考慮在吉林省就業,39.48%的回省外生源地就業。
3.學科專業
長春市主要產業為工業、教育和金融業。長春一汽、北車為長春支柱產業。長春市的人才需求旺點: 計算機類;機械類;金融類;生產管理類;電子工程師類;質量管理工程師類;師范類。2018屆畢業生專業相關度為72.97%,職業期待吻合度為86.71%。
4.個人意愿
大學生的擇業行為,應當依據其本人特點和對就業環境的分析?,F如今畢業生,更關注的是城市的真正實力,城市的就業和發展機會、人文與自然環境、消費水平和收入、生活便利性和豐富性等。
(二)外在因素及其影響分析
1.家庭背景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結構、家庭教育、家庭條件、家庭文化等。根據問卷分析,在就業所在城市選擇上傾向“回到家鄉,方便與家人在一起”有22.84%。對于就業城市選擇的計劃和態度有7.27%選擇“以家庭為重,聽父母安排”。根據問卷,篩選在家庭因素影響下大學生對于就業城市的傾向進行分析。高校學生在家庭環境影響下傾向于回到家鄉工作比例(40%)要比正常情況下比例(22.84%)增加約一倍。家庭的軟環境表現在父母的道德水平、對子女期望等。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進一步影響高校學生就業擇地。在家庭經濟狀況影響下,高校學生選擇一線城市比例為22%。在考慮家庭經濟這個硬環境后,高校大學生更看重薪資水平。在學生就業時,家庭往往會提供一定信息渠道、人脈關系、就業方向等。已有的社會資本會方便高校學生就業減少就業成本,但這些社會資本往往局限于生源地。導致長春雖然是大學城,卻留不住人才的現狀。
2.人才政策因素
截止19年3月1日,全國推出人才引進和落戶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20個。根據問卷,針對希望長春能提供怎樣就業福利有45.67%的高校學生選擇了社保補貼,房屋補貼等資金支持。有高校學生著重提出長就業福利是其主要考慮的方面。但只有5.53%十分了解長春市就業政策,卻有37.37%學生并不知道長春市就業政策。政府雖然出臺了不少人才福利政策,但效果卻大打折扣。其中不乏政策信息未被傳播擴散的原因。
3.高校自身因素
就學校層面而言,影響大學生留長工作要素包括很多。如學校的課堂教學、課程設置是否包含鄉土文化教學,校園文化氛圍是否具有長春地域特色,舉辦就業政策講座時是否滲透了長春的招才引智政策,是否邀請長春本地企業來校招聘等,我們把這些要素歸納為文化氛圍、就業指導、學校資源三個主要因素。
由調查問卷得出,影響大學生選擇留長工作的各要素中學校氛圍、就業指導、學校資源與留長意向回歸關系顯著,P < 0.001, 說明文化氛圍、學校就業指導、學校資源與留長意向之間存在明確的正向關系。其中,學校資源對大學生留長工作的貢獻最大,就業指導的貢獻次之,文化氛圍的貢獻相對較小,但影響關系都是非常顯著的。學校資源對大學生留長意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氛圍作用相對較小,但由于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起到了潛移默化作用,所以也占較大比重(0.285)。
4.城市自身魅力的因素
城市的發展模式已經從以往的“業興人,人興城”轉化為“城興人,人興業”。所以城市和畢業生之間的雙向選擇非常的重要。根據調查問卷顯示,35.6%的同學選擇個人喜歡的城市工作、回到家鄉22.9%、一線城市19.7%、選擇大學所在城市11.4%、僅有10.4%的同學認為城市不重要,有工作即可。并且根據調查問卷各內部和外部因素影響了就業的城市選擇顯示,所得薪資待遇(55.7%)、個人長期理想(48.4%)、家庭經濟狀況(45.7%)、生活習慣(45.7%)成為了大學生就業選擇城市內部因素。經濟發展程度(64.4%)、薪資水平(61.9%)、物價水平(42.2%)、生活節奏(42.9%)為主要影響大學生就業選擇城市的外部因素,其中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和薪資水平所占百分比極其高。根據調查分析,長春城市的經濟發展落后為長春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建議
(一)增強城市魅力
1.基礎設施:根據2018年基礎設施指數排名長春的指數排名位于20。長春應該加強對外交通和對內交通運輸方式,便于人才流入。
2.社會保障水平: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所以社會保障水平出現了較大的差異。長春市位于低水平級別,增強地區的經濟水平,提高文化程度,出臺更好的社會保障政策,進而提高長春市的社會保障水平。
3.環境質量:發揮長春森林城的優勢,全方位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全面提升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4.物價水平:長春雖是吉林省會,但物價和其他二線城市相比較低,消費水平生活成本更加低,利于大學生就業。
(二)加大相關政策力度
從長遠角度考慮,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創造企業發展環境,增加就業崗位。鼓勵大學生創業??紤]未來幾年內的市場需求, 引導學校到有計劃的開設專業, 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三)加強學校與社會聯系
學??衫迷陂L校友資源,搭建信息對接平臺,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的信息反饋,在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設計上更貼近社會及學生實際需求,使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次應加強個性化就業指導, 注重全方位交流。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要從單一的就業信息發布和舉辦就業政策講座等轉變為培養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就業指導;最后應大力開展鄉土教育,增強城市文化吸引力。
(四)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了解企業對求職者的需求條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完善自己,增加自己在求職時的競爭資本。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對待就業中的困難,應保持冷靜、理性分析。樹立近期階段性的目標,避免眼高手低,腳踏實地的選擇正確的就業目標。應該主動學習和正確認知自己,適當調整就業預期,調整工資水平和待遇要求,以期順利就業。(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