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麗芬

父親是位鄉村醫生。他長得既威武又高大,真正玉樹臨風。由于職業的緣故,他頗注意形象,懂得如何保養身體,所以比同齡人看起來顯得精神。
在我祖父那一輩中兄弟五個,就有四個是醫生,到我父親這輩從醫的更多,如二姑在內科,三叔在外科,四嬸在骨科,五叔在兒科。總之,程氏家族成為本地醫院的主力軍。
鄉村醫生是辛苦的,吃不到安穩的飯,睡不到踏實的覺。從我記事起,父親在家吃飯的時候,經常有人來找他看病,因為圩上或住得近的人都知道父親平時在診所,只有中午吃飯時和晚上在家,于是一些年紀大的、走路不方便的,便都是趕著吃飯這個點兒來看病。每每這時父親便會放下碗筷,印象中父親很少有幾頓飯是一口氣吃完的。而和衣而眠已成為父親的習慣,經常夜里剛剛入眠,就聽見樓下有人扯著嗓門喊:“程醫生,程醫生! 開門啊,看病。”到家里來看病還是小事,關鍵有時還要出診。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大雨瓢潑,只要有人來喊去看病,父親就會背上藥箱,騎上那輛斑駁的鳳凰牌自行車出診。村里的每一條路,每一戶人家,他都不陌生。更重要的是,他為人謙和,待患者如親人,深受村里人的尊敬。有一次,是個大雪封門的夜晚,一位老人病了,父親去給他輸液,到半夜回家時,發現車子鏈子轱轆都已經凍上了,而路上的雪已經沒膝蓋,無奈只能把車子暫且擱那兒,背著藥箱邁腿往家走,走了好長時間,摔了好幾次跤,到后半夜才回到家。
當我漸漸長大,父親讓姐姐學醫,卻沒有強制我當醫生。他最疼愛我,也許是他覺得當醫生太辛苦了,不愿意讓我干這個,所以我最終沒有從醫。
父親剛退休時,家里人都勸他好好休息一下,這些年當醫生太辛苦了。但他覺得積累了大半輩子的經驗廢棄了實在可惜,再說鄉村缺醫少藥,他不愿意看著鄉親們有病就醫難,于是便在家附近的地方開了個診所,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我曾問父親:“當了一輩子醫生,可曾后悔過?”父親微笑地說:“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它的不易。當鄉村醫生固然辛苦,也怨過、悔過,但當自己用醫術救人、為患者消除了病痛、聽著鄉親們感謝的話語時,那份榮譽感就會油然而生。這便是醫生的價值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