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樂是一種大眾音樂,在豐富大眾文化以及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作用。青少年對流行音樂喜愛有加,這些都為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引入與運用創造的良好條件。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拘泥于教材以及傳統音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入深受學生歡迎的流行音樂,在擴展音樂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學生的音樂學習有效性。教師在引入流行音樂時,需要始終把握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心智特征,讓流行音樂服務課程教學,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和整體質量。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流行音樂;引入
流行音樂是如今整個社會的主流音樂風格也是當代社會的潮流,音樂在大眾生活當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正是因為流行音樂的產生與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藝術要素。流行音樂形式多樣,風格多元,恰當引入流行音樂能夠豐富初中音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不過教師在流行音樂的引入過程中,要做好嚴格把關,用積極健康貼近教學內容,有助于音樂課程教學的流行音樂作品,輔助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音樂教學要求,增強學生的音樂實踐技能與綜合素養。
一、恰當把握流行音樂引入原則
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秉持著嚴謹認真的教育原則,尤其是在流行音樂作品的選擇上必須做到有選擇性,確保教師選取的流行音樂作品可以真正發揮教學價值,為音樂課堂教學帶來輔助。流行音樂作品眾多,有的作品事宜在初中音樂教學當中引入,但有些作品則不是以作為音樂教學內容,對此教師需要在流行音樂的引入上把握一定的原則。一是適度性。流行音樂引入不能夠和音樂教學內容沖突,在引入形式方面也需要做到合理適度,不能過于簡單,也要避免過于復雜,防止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二是創作性。目前不少的流行音樂作品都具有成人化特征,于是教師需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生活特點,創作和選擇校園歌曲,保證音樂教學質量。三是指導性。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流行音樂作品的風格與思想情感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與鑒賞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春之聲時,為了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引入與春天有關的流行音樂作品,比如《春天花會開》《春天的味道》《梔子花開》等作品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融入春天的情景,引發對春天的無限思考。當時還可以讓學生在聆聽當中對音樂作品進行對比,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分辨和鑒賞能力。
二、豐富音樂風格平衡音樂關系
音樂類別多樣,風格也各不相同,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帶給人的感受也千差萬別。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引入流行音樂作品時要把握音樂風格,確保所選風格與教學內容一致,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特別注意音樂間關系的平衡,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流行音樂作品的引入,并非是要用流行音樂替代傳統音樂,而是要把流行音樂作為輔助工具,保證音樂教學的整體效率,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堅持流行與傳統音樂互補,體現出互補效益,恰當平衡二者關系,并找到平衡點。例如。在教學《美麗的村莊》時,為增進學生對民歌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對民歌音樂節奏、旋律、結構等的掌握水平,教師可以基于這首傳統音樂作品的特征選擇《無涯》這首流行音樂作品,讓學生被作品當中滲透的民歌曲調感染,增強學生的民歌學習興趣。
三、革新教育觀念正視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是一種深受大眾歡迎和喜愛的音樂藝術形式,在如今的音樂教學當中有著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但是目前不少音樂教師卻在面對流行音樂時存在錯誤的思想認識。在與社會發展變遷和教育改革背景下,當代教師要做的就是革新教育觀念,正確認識流行音樂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優勢,在正確對待流行音樂的基礎之上,發揮出流行音樂在課堂教學當中的優勢。音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還需要不斷提高個人藝術修養,真正跳出傳統教育思想誤區,立足現代教育理念深化對流行音樂的認知。雖然傳統與流行音樂有著很大的差別,但是二者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再加上藝術不分國界,沒有高低分別,我們需要順應時代和學生的學習,要求恰當引入流行音樂。例如,在華夏古韻單元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改一個過去的教學觀念,為增進學生對古琴的認識,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階段選擇《琵琶語》《陽關調》等古風流行音樂作品,用典雅的歌詞和具有古風特色的優美音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暢談對古風流行音樂作品的認識,輔助學生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
流行音樂作為當前備受矚目的潮流音樂,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背景之下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在對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后,發現教師確定的教學內容偏重傳統音樂,沒有恰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內容,導致學生對流行音樂的認識過于片面,也降低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音樂能力的發展水平。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變革初中音樂教學,必須在教學內容方面進行積極調整,恰當引入流行音樂作品,并在教學引入當中累積經驗和技巧,讓流行音樂作品真正服務于音樂教學。
作者簡介:徐虹(1980.01-),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