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亮 楊廷朋 張曉杰
【摘 要】目的:研究血源質量和安全管理的優化策略。方法:通過對我公司上年的血源管理情況進行核查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并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加強監管,提高認識,加強對血源的安全管理工作。結果:在采取針對性的一系列措施之后,血源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增強,意外事件不再出現,血液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結論:對血源質量和安全管理進行優化,既可以提升原料血漿質量,提高管理水平,還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為血液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關鍵詞】血源質量;安全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R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9-0244-01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知識水平也有所提升,人們對于輸血安全也越來越關注。另外最近幾年因為血液問題而導致的艾滋病的傳播事件屢有發生,使得人們對于輸血和獻血(獻)愈發的小心,對獻血者的積極性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1]。醫學界關于血源質量和安全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增加。因此,血站、獻血點以及漿站等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重視血源的管理,使血液質量和輸血安全得到根本保證。
1.1研究對象
把本公司的血站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對本公司的血源質量和安全管理情況進行核查,并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1.2研究方法
1.2.1增強認識,提高重視度
近幾年來,在社會上通過血液傳播疾病事件,首要原因就是相關工作人員對血源管理的認識不夠,對血液安全和血源安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出現了工作上的疏忽。很多工作人員的采血及輸血過程并不規范,大大增加了疾病通過血液進行傳播的幾率,嚴重威脅到獻血及輸血者的生命安全,對他們的心理也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會對社會和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血站等相關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他們對血液安全的認識,增強對血源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促使相關工作人員改善工作態度,減少工作中無謂失誤,從而使血源的安全得到保障。
1.2.2嚴格把關獻血過程
漿站是血液制品企業原料血漿的主要來源,獻血過程中的檢查工作是血源質量和安全管理的第一站,必須進行嚴格把關,使血源的質量和安全在源頭上得到保障。如果獻血過程中出現工作漏洞,將會大大增加后期管理工作的難度,甚至引發諸多不良事件[2]。因此,在獻血的過程中要對獻血血液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檢查,并且在獻血對象的選擇上也要有所篩選,獻血者應該身體健康,其血糖及血壓等指標都應在正常范圍之內。
1.2.3提高血液樣本化驗技術
對于獻血所得血液,要逐步提高樣本化驗檢測技術和水平,對于漿站的配套檢測儀器設備要不斷予以完善。就目前而言,現行的針對抗原體的檢測標準并不完善,還有待補充。在病毒感染的初級階段,沒有完全形成病毒蛋白,因此病毒在感染初期的特征并不能依靠表面抗原體的反應很好的的表現出來,以至于很多血液中的病毒并不能被完全發現,這些攜帶有病毒的血液被輸入患者體內之后,會進一步與患者血液中的蛋白進行融合,從而促使病毒走向成熟,輸血患者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動地接受了病毒的傳播,成為人人畏懼的攜帶者[3]。除此之外,HCV病毒在初期也不容易被檢測出,這些都給血液的質量和血源的安全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稍有不慎便會殃及眾多無辜的患者。因此提高血液樣本的化驗技術迫在眉睫。相關血站應及時更新設備,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技術培訓,關注新興技術,及時引進。血站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血液采集情況進行及時更新,為血源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1.2.3打造良好的獻血(獻漿)環境
在志愿者獻血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打造安全整潔的獻血環境。所使用的以其設備應該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現。在進行采血時,對獻血者所使用的器具如棉簽,注射器等都應該是一次性用品,嚴格禁止重復使用,確保獻血站的安全。另外在采血之前應該先對抽血部位進行消毒,保證采血安全和血液質量。
1.2.4增強血液儲存管理
完在采血完成之后,要第一時間把采集到的血液放置到制冷的冰柜之中,并且要保證冰柜內部溫度的適宜。在血液的運輸過程中,應該選在配備有制冷設備的專用運輸車輛,車內制冷設備的溫度應該按照血液存放標準進行設置,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避免血液出現新鮮度不合格以及被凍壞的現象。在血液的存放過程中,不能一勞永逸,要按照標準及時進行抽查工作,頻率控制在每兩到三個小時一次較為適宜,主要對血液的新鮮度和血液質量進行檢測,避免出現意外情況,一旦有意外情況出現則應該立刻進行處理和補救,將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在對本公司血站的血液質量及安全管理情況進行核查之后,通過采取上述針對性措施,使得血站工作人員的認識水平有所提升,血源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血液的質量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血液傳播疾病等事件得到避免。
作為血液制品生產工作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血源管理對于臨床用血的安全以及血液質量的保證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獻血以及血液安全都越來越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地進行獻血。血液安全理應得到血站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血液全關乎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安全。作為血液的采集以及管理重地,血站必須不斷優化自身的管理工作,從一點一滴出發,對每一個工作環節都嚴格監管,增強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嚴格執行管理操作規范,不斷提高相關技術水平,保證血液質量和血源安全。
參考文獻
[1]陳曉惠,馬文巖.優化血源管理保障輸血安全的有效途徑及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1):156-157.
[2]付巖.研究血源安全管理和保障血源質量的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8):3819.
[3]馮巖,趙冬雁,徐文,侯明,高東英,劉江.淺談首都血源管理工作的精細化探索[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S1):150.
作者簡介:宋曉亮,男,1988.03.12,山東泰安人,大學本科學歷,生物技術專業,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藥品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