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高校教學不斷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在分析俄語語法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以所在高校俄語專業為試點,提出“三維一體”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俄語語法的積極性和興趣,并以俄語語法課程實際教學案例說明該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三維一體”;教學模式;俄語語法;應用研究
俄語語法課程是俄語專業的核心課程,占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俄語語法本身的復雜性,語法課程成為學生學習中的難題。而“三維一體”教學模式可較好地解決俄語語法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讓學生不再懼怕語法,使語法課程從晦澀難懂的規則記憶轉變為靈活、動態的學習過程。
一、“三維一體”教學模式
拉森-弗里曼的“三維觀”主要是從語言本身和知識學習層面來解讀,即語言的的三要素“形式、意義、用法”。由于教學信息化的普及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豐富,在不斷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結合所在高校實際教學情況,對“三維一體”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將“三維”的理解從語言講解層面延伸到課堂形式組織中,即“課上、課下、在線”三個維度。從而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宗旨下,形成兩條教學主線:一是知識解讀的三維觀:“形式、意義、用法”;二是教學組織的三維觀:“課上、課下、在線”。
知識解讀層面: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基本構成特點去理解和掌握,即形式、意義和用法三個維度。在實際的語法教學活動中,使用維度將語法使用帶入了語言交際單位:話語或語篇境域。
教學組織層面:課下學生須課前預習,對語法點梳理歸納;老師根據學生預習狀況去決定所講解的重難點;教師科學合理地布置課后作業,強調對語法的使用,通過布置寫作和翻譯任務,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課堂采用三步教學模式:老師根據學生掌握程度進行有所側重地講解和課堂檢驗;情境模擬中由學生根據知識點,組編情景短文并講解,由其他組學生進行翻譯和評價;合作學習中學生分組開展合作交流,如互相提問答疑、筆記互評或討論等方式,開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在線互動式自主學習+老師相應引導中包括作業發布與批改、QQ、微信等網上輔導與答疑、網絡試題、總結反饋等。
“三維一體”教學模式不是簡單地隔離、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或是完全的依賴線上教學。而是具有自身特色:以課堂教學為主,線上輔導為輔;以紙質教學材料為主,線上學習資源為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及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這就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教學模式轉變的前提。
二、“三維一體”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
俄語語法課程為高校本科俄語專業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開設在俄語專業一、二年級,為期四個學期。鑒于四階段課程本身特點和開設時間等原因,本文先選取俄語語法(二)為具體實踐對象,探索俄語語法課程教學模式,并根據實際情況逐漸推廣到俄語語法(一)、(三)(四)。
★ 以教學案例呈現具體操作
本文以單元知識點“俄羅斯人姓名的組成、變格和用法”為例,具體闡釋“三維一體”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第一部分:形式——俄羅斯人名的組成、變格。教學內容:полное имя и его склонение(俄羅斯人全名構成及其變格)。
(1)課下:課前導讀,每人預習書本知識,理解俄羅斯人名全名及各構成部分,及基本變格規則。這部分屬于基礎知識,比較容易理解,本環節的重點是要求學生理解并記憶變格。
每人按要求完成老師提前布置的任務,寫出自己所熟知的俄羅斯人名全名和其小名形式,每人分別至少為3個和10個;并根據所寫人名進行1-6格的變格。鼓勵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法進行人名的記憶和聯想。
練習要達到的目的:熟悉俄羅斯人名的基本構成:名字+父稱+姓,理解俄羅斯人小名的表達意義;并對各部分的變格有基本了解。
(2)課上:學生回答問題,答疑解惑
學生預習后帶著針對本知識塊的問題來上課,課上每位學生提出至少一個問題,若無問題,請解答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和自學能力。
教師在解答學生疑難問題后,就本節知識進行重難點的梳理總結,并針對教學經驗提示學生學習的側重點,列出有針對性的往年專四真題供學生參考。
*重難點:俄羅斯人名的變格,名詞和父稱的變格與動物名詞相同,姓的變格分為4種情況,重點分類記憶。
* 針對性專四相關真題:
2005-107.Кто автор романа《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
A. А.Фадеев B. М.Горький C. А.Островский D. Н.Островский
2010-44. Первая картина была куплена ______в 1856 году.
A.Третьяковым B. Третьяков C. Третьякова D. Третьяковых
(3)線上: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本節配套練習和測試,主要內容為:大名-小名的對應;人名的變格形式。進行反饋、答疑、評價。
第二部分:意義——俄羅斯人名內涵意義。(1)學生在線查閱文獻材料《俄羅斯人姓名趣談》、《俄羅斯人姓名趣談:他們的名字為什么那么長?》——在第一模塊之后完成,在線共享,記入平時成績。(2)知識拓展:觀看電影視頻片段《你的名字》。(3)拓展練習:要求學生在ЯНДЕКС等搜索引擎查閱有關俄羅斯人名來源、演變、人名蘊含意義的資料,并上傳共享至QQ群教學平臺內(教師課上點評)。
第三部分:用法——俄羅斯人名的語境用法。(1)情境模擬: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與本節相關的情景模擬俄羅斯人名稱謂用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感,激發學習興趣,檢驗對學習知識的綜合實際運用能力。情景分別為:商務談判;家庭聚會;小型會議;課堂教學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交流,從而真正掌握語法規則。(2)合作學習:開展合作交流模式,就本節人名的用法進行互相提問;組織人名競賽;討論人名用法等,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更好地掌握語言。(3)學生PPT展示各自選取語境中俄羅斯人人名用法差異性。整體來說,該模塊的學習注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根據俄羅斯人人名特點選取探討型、開放性專題,讓學生利用專業外語優勢,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查閱中俄文資料,通過文獻閱讀和獨立思考,總結觀點,解讀有關當代俄羅斯人人名的用法和演變。
“三維一體”教學模式打破傳統俄語語法教學,可有效地組織教學環節、提升教學效果。本文以教學案例展示便于更好地闡釋“三維一體”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以期能夠為俄語教學發展提供可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榮,懷汪燕.未來教育之教學新形態:彈性教學與主動學習[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
[2] 趙丹,王加興.我國高校俄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透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3).
作者簡介:程靜(1985.10-),女,漢族,河北省邢臺市,碩士,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文化符號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信息化環境下“三維一體”教學模式在俄語語法課程的創新與實踐》(課題編號:KG-2018-2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