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娟
摘 要:新課程改課實施以來,高中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塑造學生的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學生發展成適合新時代的全面性人才。學校及教師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由此,對高中語文老師培養學生核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措施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實施多年,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同時,學生的語文基礎也得到豐富和充實,高中語文教學得以煥發新的生機。然而,近年來的語文教學仍然采用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氛圍單調乏味,這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非常不利,最終導致限制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工作者必須去反思和改變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現狀,本文就解決當前現狀提出以下四項措施。
一、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涵養人為底蘊
高中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為教師群體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深厚的人文積淀,引導學生理解深刻的人文關懷,涵養充實的人為底蘊。
(一)注重積累和應用,培養記筆記的習慣
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注重學生講練、讀寫、積累與應用相結合,并輔以大量的教學實踐。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通過之前總結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1]。另外,學生在課堂中養成及時記課堂筆記的良好習慣是教師的一大責任,能夠使學生形成積累、歸納和總結知識的能力。
(二)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倡導體驗式學習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圍繞時下熱門話題開展活動體驗,并結合豐富的學習材料,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在活動中思考、探究,主動親近社會、生活和自然,加深對人文內涵的理解和喜愛,最終達到提升人文情懷的目的。例如,在《傅雷家書》一文中,教師提出學生與家人一起閱讀文章,并與父母交流讀后感,最后請家長寫一篇關于此次活動的感受。借助此類體驗式教學,引領和啟發學生的真實感受,增強學生人文情懷。
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隨著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強烈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儼然已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全新的教育理念,并被優秀教師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去。高中語文教師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時代新事物展開創新式教學。
(一)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創新思維發展的開始,能夠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探究。激發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是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課時,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個具體的、生動的、逼真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增強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二)鼓勵大膽質疑,創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首先, 高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敢于提出疑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從而驅動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使科學的思想方式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其次,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非常重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課堂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2]。
三、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的培養是核心素質的主要內容。審美教育關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語文這門學科因其自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人的審美情趣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一)重視教育資源,挖掘美學元素
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善于發現和挖掘文學作品中的美學元素。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充分利用課堂內外、校內外的一切教育資源,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美學元素,將審美情趣貫穿到教學實踐過程中來,使學生在逐漸形成正確的、健康的、具備正能量的審美情趣,充分體會到文學作品蘊涵的豐富情感和高尚品格,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
教師應注重為學生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文學作品蘊含的的美學價值,并在長期的熏陶與感染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汲取文學作品中的正能量,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擁抱生活,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四、提升學生道德水平
高中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對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必不可少。高中語文教學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又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一)立足教材,陶冶情懷
高中語文教師應立足于教材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學生通過學習課本教材文章,在積累知識和拓寬視野的同時,情感、意志和志向也能得到熏陶,從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4]。例如,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學生閱讀文章后體會到革命黨人的偉大革命精神,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體會到熱忱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二)在寫作中融入道德教育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寫作作為表達學生思想的一種工具,具備諸多教育因素,寫作教學也就具備了明顯的教育性。教師可根據全班學生目前的思想狀況出題進行寫作訓練,例如,教師可針對學生中出現的攀比風氣出題,從中可以起到顯著的教育作用。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網絡文化的沖擊與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以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任重道遠,如何更好地平衡網絡文化沖擊、應試教育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間的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廣大語文教師群體值得共同反思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許超.指向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以人文底蘊素養為例[J].課外語文,2017(28):152.
[2] 藍壽軍.思維發展: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之核心[J].語文天地,2017(16):21-22.
[3] 張治中.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初探[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 2017(3):83-84.
[4] 雷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藝術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9):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