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端移動通信設備的大眾化和互聯網的普遍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以微博、微信、微視頻為主的“微時代”。微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新挑戰?;诖?,我們要正確認識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不斷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徑。
關鍵詞:微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微時代是信息技術的產物,由此衍生出的各種微平臺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影響。
一.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
微時代下信息量爆炸式增長,信息傳播方式也更為多樣?!?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在“微時代”成長,可以十分熟練地利用微媒體隨時獲得廣泛的知識、了解時事資訊并在微媒體中暢所欲言、發表自由觀點。在這樣一種形勢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無須再局限于教室中,也不必再拘泥于對照課本進行死板教條的說教。教育者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等微平臺來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實現與大學生的實時溝通與交流,并可通過微課、微視頻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倡導社會主義思想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拔r代”突破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提高了教育實效性,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有利于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微時代的迅速發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眾多不可小覷和值得深思的問題。譬如,由于“微時代”多元化的信息傳播,各種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既有積極、健康的意識形態,其中不乏存在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等很多錯誤的思潮。這些錯誤思潮往往容易導致容易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扭曲。另一方面,微時代下信息傳播內容紛繁復雜,使得處于金字塔的傳統教育模式因為學校及老師授予的特定教育滿足不了學生們的活躍思維而漸漸被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地位被動搖,話語權被削弱,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引導難度加大。這些各式各樣的問題接踵而來,如若不能及時妥善處理,一方面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更是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 微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提升路徑
1加強“微權威”,提升“微素養”,完善微時代教育者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執行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顯而易見。在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個性更凸出,思維方式更多變,大學生教育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轉變自身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微平臺鞏固權威地位。教育者不僅要主動出擊,熟練掌握微平臺的使用功能,融入實際立德樹人的工作中,從“微”言“碎”語中及時發現問題,盡早的進行干預與引導,還要積極應對“微時代”帶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遇,不斷豐富教育素材,充分理解和運用“微語言”,實現與學生更好的溝通交流,走到學生心中去,讓大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所學理念,從而加大自己話語權,鞏固教育者的權威地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微素養”?!拔r代”使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內容更復雜,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增強信息鑒別能力,趨利避害,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廣泛的傳播,對有害的信息及時進行過濾。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提高對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信息量的不斷增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對積極、健康的信息進行整合,用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避免文字信息的簡單堆砌,使教學內容更加真實、生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結構要優化。年齡的差異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產生隔閡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不斷補充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年輕血液,讓更多年輕人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同時也要發揮長期奮戰在思想政治教育戰線工作者的作用,以管理經驗、教學經驗、應對輿情經驗等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其次,要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專兼職結構。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主要由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組成,要重點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專職隊伍建設,也要兼顧覆蓋面、輻射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兼職隊伍的教育管理,努力推進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樹立“微思維”,規范“微行為”,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與管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微思維”,正確利用和鑒別媒介資源。微媒體世界紛繁復雜,信息良莠不齊,對正處于三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通過日常教學課程和學生實踐活動等顯性或隱形的方式針對大學生網絡盲區進行指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幫助學生合理選擇和運用相關軟件等規避網絡風險,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信息評判能力,樹立正確的“微思維”。
其次,要加強法制教育和關于網絡犯罪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規范“微行為”。很多大學生喜歡使用微平臺是因為微平臺上信息傳播存在隱秘性,他們可以自由表達內心想法,宣泄不滿情緒,但也正因為如此為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從而導致犯罪分子利用微平臺犯罪的案件頻頻發生。另外,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不能深入看待事物的本質,導致高校犯罪行為時有發生。大學生只有了解相關的媒體和網絡法律法規,做到知法、懂法,才能規范自身行為,自覺守法,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進一步實現大學生自我管理。學生干部是大學生中的一員,對大學生心理和行為較為了解,發出的倡議較容易得到大學生的擁護,同時覆蓋面廣泛,因此要發揮學生干部承上啟下的作用,做好協助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危機排查、危機干預的工作,及時幫助同學進行問題反饋和心理疏導。
3傳播“微文化”,加強“微監管”,塑造以文化人的和諧微環境。微時代下,思政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微文化平臺了解學生問題和需求,及時與學生溝通,并通過微文化平臺向大學生傳播正能量,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因為大學生作為使用微媒體的主體,缺乏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十分容易受到誤導,盲目跟從不良思維,缺乏判斷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必須不斷健全“運營商-高校-政府”三位一體的微平臺監管體系,不斷鼓勵大學生相互監督,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大學生創造潔凈、安全的微媒體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迎來了機遇又面臨著挑戰。只有從主客體角度出發,不斷完善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者隊伍和大學生自我教育與管理體系,同時利用并對微平臺進行有效監管才能不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在滿足大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同時,真正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J].中國高等教育,2017, (18):7
[2] 王榮發.網上德育一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與實踐[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8
[3]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新華網,2017-02-28.
作者簡介:董紅麗,職稱:助教,單位:濰坊科技學院。
濰坊科技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W19SZFZ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