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
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開展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方式,能夠推動社會更好的發展。在如今的社會形勢下,人們已經處在大數據的環境中,對于思政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有效的開展思政教育,需要積極的尋找新的教育方式。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高校;大數據
大數據的出現使得社會的生產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對于高校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高校學生的思想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這就對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進行改革和創新,使當代大學生能夠積極的適應如今社會的發展形勢,同時借助于大數據加快思想進步。
一、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變
(一)對于學生的改變
大數據與計算機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信息技術在高校中的普及,使得學生取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對其思想產生了較大的沖擊[1]。面對大數據,學生的思維得以發散,對待事物的想法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思想更為靈活。獲取知識和信息不再只是局限于課程內容,借助于網絡資源,能夠掌握更多課程外的知識。另外,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高校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這就對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如今的環境下,需要改變教育方式。
(二)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改變
由于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給教育工作者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以往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數據環境下已經不適應,僅僅依靠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能夠滿足其對信息和知識的需求。面對新的環境形勢,不僅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增多,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能夠更加多元化,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教師要尋找到具有時代特色的教育方式,以正確的引導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進一步加強大數據意識
面對新的環境形勢,以往的思政教育的不足也逐漸的展現出來,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學要進行改進和創新,首先要加強大數據意識的建立,使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更加科學的指導。大數據技術的重要特點是能夠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事物發展的預測,因此,進行思政教育,需要充分的結合大數據,使用動態的教學方式。可以借助于校園平臺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變化,通過大數據了解學生的需求,將教育的被動轉化為主動,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及時全面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教育工作的進行才能夠更加精準。
(二)借助于大數據技術的敏銳性科學的進行教育
大數據中蘊含的海量信息,其中不乏存在冗余問題,對于數據的使用,需要思政教育者正確的處理數據信息,以實現對學生的精準教育[2]。通常思政教育主要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在大數據的環境下,利用數據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可以提高教育的科學性。高校進行思政教育,教學的內容不只是教材本身,對于時政熱點、民生問題以及其他觀念等都需要廣泛的涉及,通過大數據的敏銳特點,使學生獲取思政知識更加精準全面。比如通過熱搜詞匯能夠掌握民眾對時政熱點的關注程度,同時利用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關注的方向,這對于高校思政教育有良好的指導作用,掌握了學生的思想需求,就能夠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會更高,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學的效果就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建立輔助教學平臺使思政教育方式進一步豐富
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建立網絡教育平臺,通過雙向聯通,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打破了以往固定式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夠通過網絡教育平臺進行互動教學和學習[3]。在網絡教育平臺中,思政教育工作的進行可以有更多的形式,比如微視頻、圖片、時評文章等,學生接受思政知識更加全面化。平臺中的論壇為學生提供了自由言論的機會,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以便能夠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另外,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在大數據分析后,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的掌握,通過分析學生的思想變化,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以及課程評價等適當的對教學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對網絡教育方式更快的適應,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在當下的特殊時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多數的高校都不能在校園課堂上進行教學,利用網課的方式是今年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各自在家,教師進行線上教學,這一大的變化使學生的思想更容易產生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借助網絡教育平臺,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目前的思想,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四)通過校園公眾號使思政教育更加廣泛即時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的接受方式增多,尤其智能移動設備的不斷更新,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校進行思政教育可以借助于各種社交媒體,比如微博、QQ、微信等[4]。建立校園公眾號,將思政教育擴展到日常公眾號內容的推送中,使思政教育信息能夠更加快速全面的傳遞。尤其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需要在家學習課程知識,教師可以將思政教育的內容通過校園公眾號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家也能夠即時獲取思政知識。另外,在平臺中建立交流通道,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可以分享在疫情期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不在課堂上也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這同樣能夠實現對學生的思政教育。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環境的影響下,高校的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變,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充分的發揮大數據的優勢,使教學方式更好的適應如今的社會形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對學生的需求進行精準的把握,進而使用多種教學方式,滲透思政教育,使高校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何雷.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山西青年,2018, 000(017):137-138.
[2] 雷升琴.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441(06):123-124.
[3] 于科宇.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00(004):29-30.
[4] 孫進根,劉小飛.基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分析[J].山西青年,2018,000(013):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