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大眾娛樂的一種方式,電視訪談類節目一直深受觀眾青睞,伴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 ,電視訪談類節目不得不應對更加嚴峻的形勢 ,只有積極創新 ,不斷打破瓶頸,才能突出重圍,一馬當先。文章基于此對新媒體背景下的節目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 電視節目 人物訪談 創新
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的發展并未經歷漫長歷程,一經推出就受到觀眾朋友們的青睞,有的甚至成為各衛視的王牌節目。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類節目還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 ,可以說是逐漸陷入瓶頸期 ,這時候若是不能求新求變,那么必然會止步不前 ,直至被市場所淘汰。所以 ,接下來筆者將著眼于分析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創新建議。
一、當前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的集中問題
1、普遍存在的同質化現象。如今我國電視節目普遍存在節目模版的同質化 ,欠缺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部分電視臺直接把國外火爆節目模板照搬,除了語言不同連舞臺背景都很相似。主持人的提問沒有特色,尤其是當采訪到某一個公眾人物時,好幾家電視臺采訪的提問和內容都不僅相同,使得觀眾失去了興趣。人云亦云,缺乏特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從不同視角深入挖掘采訪嘉賓,才能達到與采訪嘉賓撞出“火花”和引起觀眾共鳴的藝術效果。
2、節目資源不足。盡管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已經經歷了一些歲月,但還是存在訪談對象單一的問題,我們看到采訪者多是以娛樂圈明星為主。電視臺和節目制作方出發點當然是為了借助名人效應來提高大眾對節目的關注度,繼而提高收視率。然而,我們知道名人效應是有時效的,會消耗,會枯竭,而且由于要經歷較長的生產周期,所以制作這一類節目會非常困難。另外,一個名人大多會參加多個訪談節目,分享的人生故事和價值觀念大致是差不多的,觀眾這樣看多了自然會產生審美疲勞。這就是題材資源不足的問題,也可謂是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所不得不應對的最重要的問題 ,若不能解決好,那么這一類節目可能漸漸就不具體任何市場競爭力了。
3、過度模式化。人物訪談類節目往往存在一個較長的周期 ,有的著名訪談類節目可能長達十多年。那么,在經歷如此長周期中,節目制作就難免趨于模式化,節目的整體風格基本確定,甚至主持人訪談的套路也已固定,而制作人也會下意識地進行模式化操作 ,經過這樣的制作,最終節目效果自然缺乏新意、導致觀眾流失,必然會非常不利于節目質量的提高,甚至導致收視率的不斷下滑。
二、新媒體背景下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的創新策略
1、借助網絡新媒體資源 ,占據新媒體市場。面對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沖擊 ,傳統媒體平臺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都大幅度減弱。對電視節目而言,既要應對好這一挑戰,也要抓好這一機遇。我們的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一定要努力抓住機會 ,積極創新,借助一切網絡新媒體資源來促進節目獲得長足發展。值得關注的是,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談話類節目具有及時性、少限制的特點,而且較為平民化和自由化,所以,普通大眾會越來越關注網絡類談話節目。對比傳統的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網絡談話有著不一樣的優點,即無需主持人來引進話題,也沒有什么固定主題,而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談話的參與者。
據此,我們可以先借助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比如,確定制作節目之前 ,可以先發布談話的主題和受訪者等內容到互聯網,通過在微博、貼吧、論壇等建立相關的討論群 ,來和網友們形成有效的互動,從而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的優勢都有效都地發揮出來,也使得節目自身的關注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收視率也就有了保障。就拿央視《東方時空》節目來說,就是利用互聯網設置了《時空連線》版塊,借助衛星和互聯網,使得主持人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嘉賓、觀眾實現實時地交流和討論 ,因而深受觀眾好評。
2、積極打造品牌效應。實質上而言,電視節目也是商品,自然也要參與市場競爭。所以,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必須具備良好的品牌效應才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首先最重要的是對節目制作人的要求,一定是可以對節目的構成因素具有明確認識的人,具體因素包括定位、內容、節目風格、話題等。其次是基于市場的實際需求來逐步打造節目品牌。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一定要將側重點找準,定位要足夠的準確 ,這樣才能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于節目的模式和模板,適當借鑒國外的同類型節目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適度 ,堅決杜絕抄襲,而且前提還是要進行自主創新,這樣的節目才會越來越有吸引力。
此外,主持人在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中是掌控者,包括對節目內容的把控,對風格和走向等方面的把控,這些都會對節目的最終效果產生巨大影響。主持人的形象和節目品牌是一體的,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3、借助新媒體充分挖掘節目話題。新媒體是觀眾和制作方之間溝通的橋梁,所以,電視節目制作方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來獲得觀眾的真實建議。筆者在前文中說到人物訪談類節目在題材和資源方面的局限性問題,而且討論的話題也是有限的,極具消耗性。所以,借助互聯網,節目制作人就可以面向觀眾收集到更多的優秀題材 ,這同時也滿足了觀眾的心理訴求。與此同時,還可以建立專門的節目論壇 ,給觀眾留下可以網上討論節目觀后感的交流空間,這樣節目的熱度和關注度也必定大增。
4、打造獨特的藝術風格。一般而言,一個優秀的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必然有著十分鮮明的藝術特征。首先,節目制作人需要把握全局、確定風格,其次,節目要能凸顯精神內涵、弘揚民族文化,從而實現對觀眾心靈的凈化和文化的洗禮。例如 ,著名的訪談節目《藝術人生》,其出發點就在于真摯情感的傳遞,明顯不同于其他關注明星私生活的訪談節目。這就使節目的藝術風格得以表現,還獲得了更多電視觀眾的熱愛。不過,這對制作者和主持人的要求就非常嚴格了,不僅是對專業素質的要求更高,而且要求對觀眾的心理訴求予以充分揣摩和理解,這樣才能將真正獨具特色的優秀電視節目制作出來。
5、務必做好策劃工作。一個節目能否制作成功的前提就是節目策劃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在新媒體的大背景,就要求我們的節目策劃一定要別出新意,除了力求推陳出新,還要做好各個環節的具體工作,并且要求做到精準無誤,具體包括前期準備、聯系受訪嘉賓、選擇話題、設計現場環境,以及后期的剪輯、背景音樂的選取、視頻的制作等,甚至包括播出之后一系列的跟蹤反饋評論等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只有把這些細小的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了,才能打造出一檔引人注目的優秀電視人物訪談類節目。
三、結語
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新媒體的興起,都給電視節目帶來了巨大的難題。唯有做到迎合市場需求 ,不斷創新,突破瓶頸,才能獲得新的生機。筆者在文中著重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電視人物訪談節目的創新,以期對相關研究工作有所助益,希望這一領域的工作者們可以開拓創新 ,打造出有新意有想法的電視節目,從而使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 魯健.電視訪談節目主持藝術[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
[2] 吳郁.節目主持藝術探[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1997年
[3] 吳郁.當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二版
[4] 赫爾曼·施爾(德國)、杜立鵬譯.提問技巧[M].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
作者簡介:丁友锏,男,貴州安順人,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