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萍 金穎
【摘 要】目的:調查35-45歲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后心理健康狀況,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35-45歲男性冠心病PCI術后病人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在我院體檢的60例35-45歲男性病人作為對照組,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一90)調查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兩組病人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4個因子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35-45歲男性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存在一定心理問題,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應給與重視,加強心理護理,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從而促進患者的整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急性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且呈現年輕化趨勢,青中年冠心病患者逐年增加[1]。其中35-45歲男性更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病發后,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在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治療后,心理護理也為康復的重點[2]。本研究對我院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35-45歲男性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并總結相應護理對策,以全面保障此群體生存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35-45歲男性PCI術后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將同期在我院體檢的60例35-45歲男性病人作為對照組。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對所選的患者進行調查。SCL-90 有比較廣泛的身心癥狀內容,從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3]。本量表包括9個因子90個條目,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 、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量表采用5 級評分,因子分越高,提示心理健康問題越嚴重[4]。比較兩組病人9個因子的因子分,因子分=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目總分/組成某一因子的題目數。
1.3 資料收集方法 由調查者本人負責發放問卷,統一指導語,向患者解釋填寫方法后,由患者自己填寫,問卷完成后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20 份,回收有效問卷120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研究組與對照組各因子分比較( )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研究組病人軀體化、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9個因子的因子分分別為(20.31±3.66)分、(15.43±4.86)分、(14.28土3.76)分、(32.81±3.76)分、(31.24土3.92)分、(15.97±2.01)分、(15.65±2.06)分、(12.06±2.87)分和(14.07±2.73)分,分別高于對照組的(17.66土2.57)分、(14.67±2.32)分、(13.93±2.72)分、(18.09±2.15)分、(17.79±2.66)分、(9.29±1.85)分、(10.72±2.65)分、(13.51±1.41)分、(14.31±3.72)分。兩組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4個因子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3 護理對策 3.1 一般護理 給予PCI術后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觀察、圍手術期基礎護理、術后定期隨訪、生活飲食護理及用藥指導等。 3.2 心理護理 3.2.1 軀體化的護理 患者可以在責任護士的指導下進行松弛訓練,可通過組織病人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日常活動,轉移病人注意力,避免病人刻意關注自身軀體癥狀,并輔以放松療法、暗示療法等,從而緩解病人身體的不適感。 3.2.2 抑郁情緒的護理 護理人員主動同患者及其家屬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社會和文化背景、家庭經濟狀況、對所患疾病的了解和認識情況等,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共鳴。主動關心體貼患者,積極尋求各種支持和幫助,學會由壓抑轉化為釋放。引導患者正視和接受自己所面臨的狀況,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2.3 焦慮情緒的護理 PCI患者可能會對手術危險性、有效性有所擔憂,護理人員應采取合適護理語言告知患者手術方法的必要性、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和預后效果,告知患者手術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消除其顧慮。主動為患者介紹主治醫師,為其展示操作者的豐富經驗及成功案例,提供病友交流平臺,引導治療成功者現身說法,促使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同時注意改善患者的睡眠、飲食、環境,必要時配合藥物輔助治療。 3.2.4 敵對情緒的護理 敵對情緒主要表現為患者廣泛的不信任、厭煩、爭論及社會關系不良等。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內心的不滿和痛苦,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幫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療情況,聯合醫生、家庭成員、病友等與患者交談,交談和接觸過程中注意應用合理的非語言性溝通,使病人體會到醫護人員、家屬及社會對其的溫暖和善意。另外,輔以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幫助病人建立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向家屬講解患者的敵對情緒,使病人家屬更好地包容和理解病人,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 參考文獻 于喬萌.王瑞.李彤昕.梁濤.北京地區青中年冠心病患者疲勞現狀及對疲勞認知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年11月,第51卷(11期). 李娟,韓麗君,劉欣穎,等.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及相關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年,第21卷(第12期). 張鳳云,焦改梅,郭玉清,等.內蒙古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術后心理狀況的調查[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5年4月第37卷(第S1期). Finsterer J,Mahjoub SZ.Fatigue in healthy and diseased individuals[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4,31(5):56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