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婷
一、問題的提出
綜觀習作這個話題,一直是教學的永恒熱點,不可回避的是快樂作文、興趣為導的說法背后依舊離不開如何寫的問題。本人對每個學段的訓練內容和重點做了大致計劃,從一年級起滲透聽說讀寫的訓練,例如一年級的句子仿寫、擴寫訓練,成語故事的聽說練習;二年級的文本挖掘話題的寫話訓練和從單幅圖到多幅圖的寫話練習。從入學就已經開始的聽說讀寫訓練經過兩年的鋪墊,悄然間為孩子們向今后的習作慢慢靠近和遷移做足了準備。
二、實施思路
1.整合內容,目標明確
即從一個單元主題入手,以單元文本為范例,將課內外閱讀和習作指導結合起來,在語言、素材、寫法、內容上整體構思,整體規劃,做好計劃。要考慮到不同文體不同目標,不同學期不同要求。
2.化整為零,分解落實
把習作訓練點分解在不同單元不同習作要求中,可以在不同課堂上,也可以在不同日記內容中,并非局限于每周一次的兩節習作課,即“見縫插針”。
每次單元讀寫訓練不貪多,并非一次教學就要吃個飽,而是循序漸進,慢中有效,如煲湯一樣“細火慢燉”出營養。
3.上下銜接,前后聯系
習作練習要注意年段目標的螺旋上升,每個單元的讀寫練習要有所側重。教師必須自己思路清晰,用心謀劃。
三、實施過程
1.立足課標——有章可循
始終以課標為教學綱領,有規可依,習作教學中規定動作和自由動作的設計不離綱、不偏綱。
2.立足課堂——得法學法
課堂訓練體現讀寫結合的點,課堂交流與課后的日記練筆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圍繞話題產生課堂交流的欲望,促進學生的課堂生成;培養傾聽的意識和習慣,豐富學生自己的感受和語言;引導學生多角度、個性化地思考,開闊思維,在互為補充、互相借鑒、互相啟發的過程中學會表達。
3.立足閱讀——儲備吸收
課內外閱讀一條線,有計劃、有目的,滲透寫法指導,強化讀寫練習,吸收思想營養,儲備素材語言。
4.立足學情——靈活調整
結合當地特點、本校特色、本班實情進行習作練習的設計和安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個體發展情況,評價標準因人而異,從鼓勵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習作的信心。
5.立足生活——激趣體驗
習作來源于生活,在親身體驗中迸發靈感,積淀生動的素材,獲得真實的感受。教師要積極尋找和開發與學生緊密相關的活動,或者可操性較強的活動,激發話題交流,促進實踐體驗。
6.立足個體——因材施教
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大,要在規定的標準下因人而異,注重鼓勵,激發自信。所以要把握好評價的標準,靈活運用。
四、習作教學策略
1.策略一:以單元主題為核心整體制訂讀寫計劃
學期伊始,教師事先通覽教材,對八個單元的主題構成、文本編排、材料安排、園地內容、相關課內外的閱讀材料、讀寫訓練點進行思考和整理,提前制訂單元目標和實施計劃,并做好單元讀寫課程資源包,供教學中使用和調整。例如,三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課程預設計劃,把課內閱讀和課外積累整合起來,把課堂學習和課后練筆整合起來,把文本學習和實踐觀察整合起來,整體構建本單元的習作練習,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2.策略二:表格式的習作提示為引領
如三下的第一單元是寫春景,通過一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和課后同步閱讀積累,先給孩子們積累一定量的語言和寫法滲透,然后依據學情,結合孩子們的實際觀察經驗以圖文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和練筆。開頭“誰傳遞了春的信息?”選取了幾幅最具代表春季特征和最熟悉的景物,引發孩子們的思考:還有哪些現象也代表著春的來臨?接著陸續以“踏青時來到原野,看到了一幕幕春景”“游賞公園時觸摸到的一幅幅美景”“春天還在哪里?”這樣一條思維線索來引導孩子們打開話匣子,調動觀察體驗,積極交流。這條設計思路呈現了一定的習作順序,以點帶面引發孩子們拓展思維,生成更多的交流內容,圖文的形式更加直觀形象,避免了枯燥,容易產生親近感,容易產生交流興趣。
3.策略三:根據學情和實情來設計話題內容
如三下第二單元是以環保為主題的單元學習,語文園地的習作導讀要求也比較寬泛,為了讓習作更便于集中指導,讓學生更容易確定一個內容有話可說,于是搜集了與生活實際貼近的漫畫“健身莫忘環保”來看漫畫寫作文,既延伸了二年級看圖寫話的訓練,學習如何觀察圖片獲取圖文信息,如何觀察細節把握主要內容,進行適當的聯想;又做到了圍繞單元主題在圖片內容和啟示上提升了看圖寫話的難度和目標。以漫畫作文來完成第二單元的習作要求,形式易于學生喜歡和接受,圖片易于產生表達欲望,從心理角度也降低了難度,化解了畏難情緒。
4.策略四:日記搭橋促練筆,讀書鋪路促積累
學生自讀打卡養習慣。每學期寒暑假有閱讀記錄卡,開學初評選班級閱讀小明星;每月設計打卡單,對共讀書目和自讀書目的閱讀進行自主計劃和監督,養成堅持讀書的好習慣。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效果、自覺態度等進行跟蹤評比和小結交流,在積極推廣、鼓勵肯定的氛圍中激發讀書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5.策略五:加強體驗,積累素材
習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有話可說。中年級習作練習要設法打開話匣子,設法積極調動寫作興趣,必須為學生謀劃和尋找可以體驗的實踐機會。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