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福
摘 要:“數的運算”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學階段占比內容較大。數學學習中,計算是一切數學活動的最基本技能,不論數學規律的發現還是數學現象的探究,以及數學問題的解決都會用到數的計算。所以,在小學階段一定要重視數的計算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
數的運算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發展起來的,它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而且數的運算涵蓋了小學數學的所有內容,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對于每個人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意義重大。在小學階段的運算教學包括三個方面,即重視口算、學會估算、加強筆算。
一、重視口算
口算又稱為心算,是直接通過思維活動計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的特點是快速、實用,適合小數目和有特點數的計算。口算也是筆算和估算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一定要重視口算的訓練。
1.低年級的口算訓練
第一,剛剛入學的兒童,先要培養數感,讓他們會數數,在數數中就會建立數字和物的對應關系,如1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個數量為1的事物,比如1個蘋果,1個玩具,兒童要學會從小到大的數,從大到小的數,比如1捆是10根,2捆就是20根,依次類推。
第二,學會湊整數的方法。如10以內的:1+9=10、2+8=10、3+7=10……到20以內的,百以內的原理。
2.中年級的口算運算
中年級的口算教學,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強化多位數乘一位數,如32×2、123×3……;還有一位數除多位數,如24÷4、42÷3、126÷3及有特點的算式如20×5=100、125×8=1000。
3.高年級的口算訓練
高年級的口算教學要結合學習內容,可從擴大位數開始,擴大位數如305×3、319×5、105÷5;強化特殊性如25×16、100÷25的
口算,進行11至20內的倍數的訓練如11×1=11……11×4=44、12×1=12……12×4=48……其次要求學生記住10以內的數和π相乘的積,常用數的平方值如22、1.52、252、162,以及常用的分數、小數、百分數的互化等等。
二、學會估算
新課程強調對小學生的估算教學,因為估算在現實中的重要性已經體現了出來。估算的方法有三種:簡約、轉換、補償。
1.簡約
就是估算時先將數簡化為簡單的形式,比如要估算“495+310”可以把495看成500,310看成300,這樣估算時就變成了簡單的形式“500+300”。
2.轉換
就是估算時把一種問題轉換成另一種問題,比如要估算“602+598+587”因為這三個數都近似于600,所以可轉換成600×3即可。
3.補償
就是估算中,在進行前面兩種形式時,可做一些調整,以彌補前面運算中的不足,從而使估算結果比較準確。一般用到的方法是:(1)湊數:取整十數、四舍五入。(2)取中間數。如675+676+674+673≈675×4=2700。(3)利用特殊數的特點估數。如128×26×7×3=128×26×21≈130×625=81250。(4)利用乘法口算估算。如“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教科書中設計了如下一些估算題目:59÷3、88÷3、91÷2、41÷4、62÷4。
總之,這樣的規律和方法很多,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發現并教會學生總結。
三、加強筆算
新課標雖然降低了筆算的要求,刪除了一些繁雜的計算過程,但這并不代表在運算中不需要筆算了,計算器的出現帶來了方便,卻不能代替筆算,所以小學階段還是要重視筆算教學。
1.直觀引導模式
這一模式的過程是一個基本的過程,主要是:形象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法則,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重視操作,形成表象,理解算理,然后抽象概括出計算的法則。
比如“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這一節內容,教材中有道題目42÷2,教材中分三步來進行教學,一是讓學生先回憶口算的方法,42是由40和2兩個數組成,40要分成兩份就是20,2分成兩份是1,20和1合在一起就是21;二是讓學生用小木棍演示成4捆小棍和2根小棍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三是結合動手操作并作豎式計算,再歸納出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的法則: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沒有除的帶下來繼續除,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要把商寫在哪一位上。
2.轉化推導模式
這一模式的過程是:復習舊知—問題轉化—形成法則,也就是由教師先組織學生復習相關的知識,將要解決的新問題轉化為已經解決的問題,再推導出新法則來。
比如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內容時,先讓學生回顧整數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數位要對齊的原理,然后引用到小數的計算中來,最后歸納出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小數點對齊,從最低位算起來,滿十進一,借一當十。
總之,新課標提出的“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數學思想),表明小學計算教學不但要重視運算技能,還要注重活動經驗與數學思考。在新課改大力推行的今天,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進行研究非常有必要,不僅能讓教師明晰新課標的理念和內涵,而且對小學的計算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梁秋蓮.小學數學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呂世虎,陳清容,鐘志勇.小學數學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劉電芝.小學數學學與教的策略[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