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霞
摘 要:小學是學生開始積累知識的重要階段,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程。初步進入小學的學生認知能力較弱,通過語文閱讀教學,能加強學生對文字的認知能力、熟練對語句的應用,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閱讀能力,對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分析
小學生年紀過小、心理素質不夠成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學質量低下。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閱讀材料的選擇以學生為主題,進行合理的計劃與篩選,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充分體會閱讀的樂趣,通過感悟文章人物情感,深入對文章的理解,來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學素養能力,為未來自身綜合發展做鋪墊[1]。本文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有效進行改進。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閱讀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思維能力都不是很強,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嚴重缺少自信心,而一味地不自信會導致學生學習能力無法進步。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朗讀能力的提升和快速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忽略了對于學生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于閱讀知識并沒有深入理解、無法注入情感,進而喪失閱讀及寫作興趣,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當下多數小學生可能由于自身性格問題,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在授課過程中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不敢進行朗讀,害怕被嘲笑,由此間接阻礙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無法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閱讀能力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而來的,不僅是語文書本上的,還要通過一些額外的書籍來不斷充實自己,以積累自身知識,提高學習綜合能力。而當下的小學生由于各種內在、外在的因素,同時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而導致對課外閱讀的不重視,課外閱讀興趣不強,這也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同時也是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二、有效解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對策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是一個不斷進行探索的過程,是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知識、不斷發展自身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2]。學生從閱讀開始,就進入了一個心理思維異常活躍的階段,這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師合理的引導下,要充分滿足學生的自身性格、年齡、興趣愛好等特點,來選擇其合適的閱讀作品來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還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愉快的氛圍,如此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目的。
2.提高語文閱讀量,培養寫作能力
“熟能生巧”對于閱讀來說,只有不斷的訓練、學習,豐富閱讀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寫作能力的培養。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只局限于教材,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一些課外閱讀作品、活動等。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能力等差異性,對閱讀作品進行合理的篩選,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大量閱讀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通過深入了解文章中人物情感等,用寫作的方式來抒發內心感情,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相應延伸思考與寫作,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進行課外讀物《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分析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出現兩個地球會怎樣,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感染力展開豐富的想象,并用寫作文的方式書寫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豐富視野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寫作能力。
3.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加強引導
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存在以自我為主體的錯誤意識,沒有充分圍繞學生進行充分的教學研究,只一味地用灌輸式教學的方式來教授學生相關知識,匆忙完成教學任務。由于缺少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并且不能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的思考與深入理解,更無法掌握良好的閱讀學習方式,故而導致學生閱讀學習能力低下。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人物,教師作為主要引導者,通過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力進行自主閱讀學習[3]。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合理分析理解,深化閱讀知識的同時,加強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為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加課內外語文閱讀量,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合理運用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做努力,使其綜合發展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養。
參考文獻:
[1]徐宏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語文課內外,2018(36):112.
[2]馮麗.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16(44):38.
[3]黃榮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8):279.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