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梅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中,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影響較大。朗讀活動,是語文學科的教學重點。教師開展朗讀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重點探索開展朗讀教育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增強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朗讀教學;語文;小學
在以往的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會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知識儲備,從而忽略了其語文素養的提升,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體成長與心理發展的黃金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學活動極為重要,能夠提升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同時增強其語文素養。
一、結合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時,要想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文本中的真情實感,從而提升自身的朗讀技巧,增強語文素養。情感來自于生活,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朗讀活動,能夠真實感受到文本的情感。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有效的朗讀活動,能夠深層次理解文本的內容,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容易抓住文本主旨,增強朗讀效果。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秋天》這一課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使學生以小組形式朗讀課文。在朗讀文本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秋天的季節特征和景象,將這些記憶與文本內容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活動,能夠使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內容,抓住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有利于朗讀活動的開展。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時,結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融入一些真實情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營造輕松的朗讀氛圍,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內容,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朗讀課堂的實效性[1]。
二、創新朗讀形式
在以往的語文學科朗讀教學活動中,朗讀的形式較為單一,使得學生無法獲得多元的情感體驗,導致朗讀教學的效果不佳。面對這一具體情況,教師應對朗讀模式進行創新,使學生獲得朗讀新體驗。教師開展朗讀活動時,可以運用話劇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大多數都是詩歌,格式固定,朗讀方法單一,從而使學生的朗讀體驗單調。面對這些情況,教師運用話劇式教學模式,參照故事文本開展朗讀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去年的樹》這一文本,運用話劇式這一教學模式,延伸朗讀活動,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使學生進行角色朗讀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層次理解文本內容,并感悟文本情感,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有利于其提高朗讀水平,并增強朗讀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脫離文本,開展朗讀活動。在以往的朗讀教學中,大多數學生會參照教材進行朗讀活動,這就導致朗讀過程僵硬、死板,從而未能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脫離教材,進行背誦朗讀,使學生在背誦后,進行朗讀活動,提升朗讀課堂的實效性[2]。
三、選取具有針對性的朗讀材料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認識水平與自學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階段的朗讀教學活動時,要想提高朗讀效果,應選取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朗讀材料,使學生能夠激發自身的朗讀興趣,自主地融入朗讀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增強朗讀教學的實效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會接觸到一些語文知識,具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教師在選擇朗讀材料時,應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篩選適宜的朗讀材料,從而確保朗讀材料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在選取朗讀材料時,應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對于一些年紀較小和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簡短的、帶拼音的朗讀材料,使學生能夠容易理解,從而有利于朗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時,還應貼近生活實際,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朗讀材料。如:寓言故事、名著等。學生在進行朗讀活動時,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更能夠學習到人生哲理。教師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朗讀材料,有助于朗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能夠增強朗讀課堂的實效性[3]。
四、小組朗讀
教師在開展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朗讀活動時,要想提高朗讀效率,可以通過小組朗讀形式,提升朗讀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在開展朗讀活動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使學生能夠以小組為朗讀單位,開展朗讀活動,進行角色朗讀或集體朗讀等。朗讀結束后,小組成員可以進行互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開展有效的朗讀活動,又能夠使學生找到自身的問題,從而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教師通過開展小組朗讀活動,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同時能夠獲得集體的學習空間,從而增強朗讀活動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學觀念的普及,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越來越重視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在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課堂活動時,應通過朗讀教學活動,增強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進行全面發展。朗讀教學活動,在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有一定的地位。朗讀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突破以往的舊模式的束縛,由填鴨式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師開展朗讀教學活動,能夠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推動語文教育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李麗.論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J].現代交際,2016(5):214-215.
[2]劉雪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1):231-232.
[3]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26(5):108-112.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