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蓮芬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教育擔負著極其重要且特殊的使命?,F代教育更加倡導創新教育,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也是教育的歸宿點和出發點。因此,身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開展當中,也應努力在這方面發揮出學科優勢,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借助適當的方式方法,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此為話題,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對策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在小學階段的課程體系當中,數學學科有著較強的基礎性和抽象性,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學科價值,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進步和發展。這也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因此,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深化在此方面的認知,將數學課堂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陣地,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終生受益。
一、營造良好氛圍,培養創新能力
首先,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營造出一種“愛”的氛圍,將教學過程作為傾注愛的渠道,教師不僅僅在教學中扮演著灌輸者、監督者、權威者的角色,也應成為教學活動真正的參與者,借助自己的動作、言語、表情,傳遞一些尊重、信任、親切的信息,使學生在學習中突破思維禁錮、放下心理包袱、緊張情緒等,這樣才能更好地活躍思維,實現創新。
其次,創設小組探究、合作學習、獨立學習為一體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構建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讓學生的自我意識、創新意識得到勃發、催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敢想、敢說、敢問,從而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幫助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生成。
最后,要讓學生獲取成功體驗。想要學生在學習中做到突破、創新,就一定要使學生獲取學習體驗、自信心和成就感等,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生成,從而實現使學生能創新、會創新的目的。在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潛心誘導、細心點撥、不厭其煩,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生成,潛移默化地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注重興趣激發,培養創新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興趣這一因素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探究、鉆研的熱情和動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思維開闊,促使其思維的創新性和靈活性得到最大發展。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其在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成功體驗,促使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形成。因此,在數學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也應加強認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強化。
三、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這也是學生創新、創造的根源。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也應充分借助數學學科的優勢,抓住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探索,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而不是單純的接受者,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參與探知的過程中逐漸形成。
例如,在講解“年、月、日”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問:“在書中展現的數拳法能不能倒過來呢?”“為什么2月份只有29天或者28天呢?”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所提出的問題,來評選出“最佳一問”。把思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大家齊心協力地積極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借助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也可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四、強化動手操作,培養創新能力
通過動手操作,可以推動學生的大腦發育,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生成也有著非常大的助力。因此,在實踐教學中,也應借助動手操作,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學具,讓學生用等長的小棒分別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圖形的特點、組成、計算方式等,這樣比直接灌輸知識點效果要好得多,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而且學生也在動手操作中發展了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從而實現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要完成的任務。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及時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思想、形式、手段、方法等,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取中更好地展現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桂梅.小學數學如何在簡約教學中體現數學核心素養[J].學周刊,2019(15):67.
[2]賀丹宏.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9(15):6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