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強
摘 要:小學生作為正在成長中的人,心理、生理都還不健全,對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誘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視學生的這一特點,立足自身教學,探索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基于此背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情境、學生合作三方面展開教學,探索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學符號、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等的基礎學科,不僅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還是學生健全價值觀、形成完善的判斷機制所必不可少的,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探究有效的教學手段,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目光凝聚到課堂上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諸如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學習興趣不大等,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亟待教師解決。因此,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圍繞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境、學生合作展開了教學探究。
一、圍繞學習興趣展開——加快學生融入速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給學生學習帶來內在推動力,是學生不斷前進的源泉。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盡快融入課堂,體會數學的魅力,使學生轉變對數學枯燥的認知理念,能夠積極地投身到數學學習中,體會數學的魅力。
例如,筆者在課下調查中發現,學生對自主探究較為感興趣,更想要通過自己動手來獲取知識,發揮自己的實力。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讓學生盡快理解折線統計圖的用法,能夠繪制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來,讓學生結合折線統計圖分析圖中的數據,對數據的變化進行分析與推測,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學生在分析、觀察折線圖后,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過比較已學過的條形統計圖,知道了折線統計圖使用的優勢,牢牢掌握了課堂所學內容。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加快了學生融入課堂的速度。
二、圍繞教學情境展開——加深學生理解程度
情境教學是教師借助生動活潑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融入課堂學習,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感官知覺,讓學生獲得視覺、聽覺等方面的沖擊,增強學生學習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深入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讓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并能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圓柱和圓錐的動畫視頻,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圓柱和圓錐的構成,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學生通過視頻對圓柱和圓錐有了一定的了解,探討了生活中常見的茶筒、圓木、沙堆等圓柱狀或圓錐狀物體,增強了空間意識,知道了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叫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側面等知識,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筆者通過結合教學情境展開,將數學知識化為動態的景象,有助于學生理解,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圍繞學生合作展開——加強學生學習能力
合作不僅是時代發展的主題,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對學生成長起著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圍繞學生合作展開教學,借助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來培養學生的默契,讓學生在合作中挖掘他人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達到雙贏的狀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掌握小學加減法的運算方法,能夠熟練運用小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組,讓學生合作完成超市購物的模擬活動。學生一聽說是角色扮演活動,都顯得很積極,紛紛催促筆者開始講授,課堂氛圍在學生的配合下變得熱鬧起來。在表演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展示了售貨員與顧客的特點,有的學生還開動腦筋設計了動作,豐富了人物的性格,發散了自己的思維,不僅在活動中獲得了樂趣,還掌握了小數加減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了自己的數學能力。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合作,為學生提供了表現的舞臺,使學生在合作表演時增強了自己的綜合素養,加快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速度。
總之,本文圍繞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情境、學生合作展開了教學,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了可靠的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李卓廣.應用情景教學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50-151.
[2]趙艷輝.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29-13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