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涵 李曉汝

摘要:本文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其中規律和發展趨勢:大學生體質呈下滑態勢。進一步對大學生體質下滑的影響因子做出總結,對部分大學體育課現狀作出總結和分析,對今后體育課的改革方向和目標提出部分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測試;體育課;改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山東省省內十二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的素質測試成績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2.1 文獻資料法
以山東省大學體育課開展狀況為主旨,查閱近5年來國內外出版的相關政策、法規、著作、論文以及各類期刊雜志等。
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設計了專家問卷調查表。共發放了專家調查問卷284份,回收268份,回收率為94.37%。
2.3數理統計法
對所收回問卷進行分析,剔除無效問卷,對有效問卷中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大學生們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素質,十八九歲的大學生,正應該是生氣勃勃、青春健康,但是每年9月入學的“站不住”事件屢現,說明大學生體質下滑的根源和入學前的初級階段的教育也是密切相關的。
本文就我國大學生體質下滑的現狀作出分析,深入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特別是針對這種狀況,大學階段怎么來改善,體育課怎么來應對這種局面。
二、結果與分析
1. 研究結果
如表1?抽取所調查學校其中三年的體側數據
由圖中數據可以看出,在7年的時間里,表中這幾項數據的變化很大,總體走勢趨向是身體的技能各方面一直在下滑。
根據以上研究的結果,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1.主觀因素
1.1.1運動健身意識弱。
當代大學生健身意識比較淡薄,多數大學生雖然有較強的高水平競技體育的愿望,也關心體育領域的人和事,但沒有直接參與身體鍛煉的意愿。
1.1.2身體鍛煉知識缺乏。
大學生身體鍛煉知識缺乏,多數同學對身體鍛煉知識的了解不夠,掌握的很少。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同學們主觀上對身體鍛煉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獲取這方面知識的欲望不強,更不愿花費精力和時間去系統地掌握身體鍛煉知識。導致了身體鍛煉效果不佳,對運動健身的意義產生懷疑,從而造成身體鍛煉能力較弱,勢必形成惡性循環,能力越弱,效果越差,意愿越不強烈。
1.2客觀因素
1.2.1社會、家庭的因素。
一直以來,學生特別是高中教育階段,是身體各方面機能開始變化的最關鍵時期,此時的學生們,所面臨的是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步步緊逼”,學習,考試,分數。也就失去了健身的機會甚至想法。近來社會已經很重視大學生的體制逐年下降的問題,同時針對學生健康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但是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的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迫使大學生努力學習知識,從而減少了走進體育場所鍛煉的時間。
1.2.2學校體育教育的因素。
多數高校偏重學生的智育教育,而忽視對學生的德育、體育等方面的培養。許多高校體育工作只流于表面形式,造成對學校體育的資金投入不足,學生活動場所和設施缺乏。
2.針對大學體育課改革的措施
學校體育是開展大學生體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體育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素養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建立健全學校體育工作的機制
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加大對群眾性學生體育活動的宣傳報道,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形成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氛圍。
2.2.學校加大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
學校應加大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也可以嘗試利用引資的辦法,以解決目前高校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利用社會的場地器材,充分保證場地器材的使用時間,以滿足大學生提高健康體質的要求。
2.3.轉變體育教學體系和模式
改革體育課堂組織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多樣的、靈活的、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養成提高健康素質的習慣。在開設體育鍛煉項目上,要盡可能符合大學生的興趣和特點。注重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使它成為大學生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
2.4.積極開展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建立高校體育課內、課外一體化和學校、社會一體化的體育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自己的聰明才智,組建各種課余健身俱樂部和體育協會。合理開放體育場館,為學生參與鍛煉提供高質、廉價、快捷的服務。
三、結論
在分析目前我省大學生體質下滑影響因子的基礎上,基于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從中得出其規律和趨勢。在此基礎上,分析大學階段能改善和阻止這種趨勢的體育課的走向,該怎么設置,怎么讓學生適應,才能既適合了目前大學生的身體現狀,又能徹底挽救和阻止體質持續下滑的狀況。即大學體育課和大學生活有個柔和的對接,和學生身體有個全新的磨合,最終達到大學體育課——終身體育課的鍛煉標準。
參考文獻:
[1]?王秀華.淺析少年兒童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2]?李英玲.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內外因素與高校體育課程干預措施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
[3]?趙永崗.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07,(2)
作者簡介:蘇子涵(2000.05-)漢族,山東泰安,山東協和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本科18級2班在讀;
李曉汝(1979.01-)漢族,山東濱州,山東協和學院碩士研究生,體育教育訓練學。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