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兒童單純性肥胖是由于長期能量攝入超過人體的消耗,使體內脂肪過度積聚,體重超過參考值范圍,但沒有發生其他并發癥的一種營養障礙性疾病。
肥胖不僅影響嬰幼兒健康,且與成年期代謝綜合征密切相關,已成為當今大部分公共健康問題的根源。目前,不僅發達國家及大城市嬰幼兒超重和肥胖發病率持續上升,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以及農村嬰幼兒超重和肥胖發生率也有增加趨勢。在我國部分城市,學齡兒童超重和肥胖已高達10%以上。
單純性肥胖的原因
⒈能量攝入過多:能量攝入過多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在過去的幾十年,食物的種類和消費發生巨大變化,快餐、膨化食品、含糖飲料、零食攝入增多,飲食不均衡,脂肪攝入過多,多余的能量轉化為脂肪貯存體內,導致嬰幼兒肥胖。另外,孕母攝入過多,選擇性剖宮產興起,巨大兒出生增加,是導致早期超重和肥胖兒增多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⒉不愛運動:兒童活動量過少、久坐,玩手機、游戲機以及看電視,缺乏適當的體育鍛煉,是引起肥胖癥的主要因素。即使攝入不多,也可以引起肥胖。肥胖兒大多不喜愛運動,形成惡性循環。
⒊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比,遺傳因素對肥胖的作用更大。目前研究認為,人類肥胖與600多個基因、標志物和染色體區域有關。肥胖的家族性與多基因遺傳有關。雙親均肥胖的后代發生肥胖者高達70%~80%;雙親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發生率在40%~50%;雙親正常者的后代發生肥胖的僅10%~14%。
⒋其他因素:如進食過快,或飽食中樞和饑餓中樞調節失衡以致多食;精神創傷(如母親病故)以及心理異常等因素,亦可致嬰幼兒過量進食。
單純性肥胖的表現
肥胖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最常見于嬰兒期、5~6歲和青春期,且男童多于女童。
肥胖兒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常有疲勞感,用力時出現氣短或腿痛;體格檢查可見其皮下脂肪豐滿,但分布均勻,腹部膨隆下垂。
肥胖兒性發育常較早,故最終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兒。
肥胖兒由于怕被別人譏笑而不愿與其他兒童交往,常有心理上的障礙,如自卑、膽怯、孤獨等。
預防肥胖的措施
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人們對肥胖的危害了解越來越多,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肝臟疾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都與肥胖有著密切的關系。
懷孕后應注意營養均衡,不要過度進補,定期檢測體重增重情況,以免產下巨大兒。
脂肪組織增長的第一活躍期為嬰幼兒出生至出生后18個月,在此期間如不注意飲食結構,過量喂養,過早喂食高碳水化合物,如米粉、健兒粉、高糖食物等,容易引起嬰幼兒肥胖。因此,應在嬰兒早期就開始預防肥胖癥。
我們提倡母乳喂養,按需喂養。在嬰兒4個月內避免喂淀粉類食物。如果4個月時嬰兒體重已超標很多,應注意避免繼續讓嬰兒攝入過量的熱卡。有些家長為片面追求高營養,過量給孩子哺喂牛奶、雞蛋、高脂類及高糖類食物,一味地認為肥胖就是健康,這是誤區。如果嬰幼兒已經超重過多,可適量減少高脂、高糖類食物的攝入,以預防肥胖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