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生
水稻作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其高產高質直接關系著我國農業經濟效益的發展。新形勢下,農業技術迅速發展,帶動了水稻種植的規范化與科學化,提高了水稻產量與質量,有效降低了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在部分地區,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緩慢,影響了農業技術的發展。對此,文章探討了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推動我國農業科技的普及。
1、水稻品種的選擇
在水稻高產栽培中,優良品種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水稻質量與產量。首先,應對當地氣候條件與土壤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性選擇適宜品種。其次,充分思考不同水稻品種與種子品質帶來的影響,主要因素包含有:抗旱能力、抗病能力、水稻味道、水稻產量等,上述因素不僅關系著水稻的產量與質量,還與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最后,在水稻種子選擇時,應充分考慮水稻收獲的時間,不同地區的環境存在較大差異,水稻成熟期也存在差異性,如:某些地區的水稻一年一熟,而某些地區卻能夠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在種子選擇時,依照當地環境,選擇早熟或晚熟水稻種也非常重要。
2、科學育苗
做苗床:可采用50cm的高臺作為苗床地,也可在大棚缽體、秧盤中育苗。床土配置時,可將旱地土或者田地內的土壤堆積,隔年使用。也可在土壤中添加高質量壯秧劑,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苗株茁壯成長。
種子處理:在水稻種子選擇完畢后,可進行種子處理工作。首先,在晴朗無風天氣曬種,2-3d最佳,以此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其次,將種子放在溫水內浸種,并在10-15℃的溫水中,添加濃度為25%的施??巳П兑?,有效預防病害。最后,將濕潤的種子放置在30℃環境下,使種子能夠在一日內露白,后放置在25℃環境下,芽長出2mm左右,可將種子撈出并攤鋪,種子溫度達到常溫后,可將其種植在苗床中。
3、秧田管理
由開始播種至水稻出苗,為保障水稻出苗率,應將苗床封閉,并做好保溫防水工作,避免苗床溫度過低或積水,影響秧苗的生長。在這一階段,若發現害蟲,應采用濃度為5%的銳勁特三千倍液對頁面噴施,并將苗床內溫度控制在33℃以下。由苗期到一心一葉期,應將苗床內溫度控制在22-25℃間,最高不超過28℃。若天氣晴暖,應在早9點到下3點之間開棚通風。在一心一葉到一心二葉這一階段,溫度應控制在22-24℃之間,最高不可超過25℃。在這一階段,容出現早晨夜間不吐水珠,中午葉片出現答卷,床土干裂等問題,應適時澆水,其他時間避免澆水。若發現立枯病,可利用濃度為25%的甲霜靈以0.5g/m2的比例兌水,噴施在苗床上,保障秧苗健康成長。在一心二葉到插秧前,這一階段被成為煉苗期,應將棚內溫度保持在約20℃,并加強水分管理,避免苗床干旱,影響苗株生長。若秧苗發生立枯病或者青枯病,應在插秧前1-2d對苗床噴施濃度為40%的樂果千倍液,治療疾病的同時,預防潛葉蠅等的威脅。
4、插秧
當秧苗達到可插秧的階段,而外界平均氣溫已經高于13.5℃,此時可展開插秧工作。一般情況下,所插秧土地為黑土地,土地營養豐富,可在5月的15-25日之間展開插秧工作,若土地為碳酸鹽土,應在5月的18-28日之間扦插秧苗。對于黑土地來講,秧苗行距應采用30×11-30×13cm間,每穴扦插秧苗3-4株較為科學。若在碳酸鹽土中扦插秧苗,行距應控制在27×10-27×13cm之間,每穴秧苗控制在4-5株較為科學。同時,秧苗深度應控制在2cm之內。另外,應保障秧苗垂直扦插,避免漂秧,推動水稻健康成長。
5、肥水管理
為保障水稻的高產、穩產,施肥與灌溉工作非常關鍵。通常,在氮磷鉀肥施撒中,比例應控制在1∶0.5∶0.9,以此保障水稻生長的需求。因為,水稻對不同元素的吸收受到土壤、氣候以及栽培條件等的影響,對此,種植戶應首先了解土壤情況,若土壤較為貧瘠或所在區域高寒,應增加氮磷肥的施用量。在追肥過程中,種植戶應嚴格遵循基肥為主,種肥作輔,適量追肥的原則,改良土壤結構,保障水稻營養的充足,降低水稻中的肥料殘留。在水稻灌溉過程中,種植戶應時常觀察水稻生長情況,若出現卷葉、土壤干裂現象,應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在拔節與灌漿期,更應保障水分的充足,促進水稻快速生長,為水稻產量與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6、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常見病蟲害包括有稻飛虱、葉稻瘟病、穗稻瘟病等,若不加以防治,將嚴重影響水稻健康。對此,種植戶應及時觀察水稻生長情況,若出現稻飛虱,且植株干枯、發黃,應及時針對性治療,避免水稻產量受影響??刹捎?5%的可濕性優樂粉劑,每畝以30g藥粉兌入45kg清水,對苗株進行噴施,能夠有效預防稻飛虱的發展。葉稻瘟病一經發生,葉片將出現明顯病斑,應選擇30%的乳油,每畝15ml兌入45kg清水,向田地噴施,能夠有效預防葉稻瘟病。穗稻瘟病的發生,穗上將出現明顯病斑,直接影響水稻產量。對此,采用75%的可濕性三環唑粉劑,以及40%的稻瘟靈乳油,每畝各30g,兌入45kg清水,對苗株噴施,以此控制穗稻瘟病的發展,保障水稻健康成長。
另外,除了藥物防治外,也可通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保障水稻的健康成長,實現水稻的高產與高質量。在物理防治中,主要通過種子包衣,中耕除草,肥水充足等方式,盡可能提高水稻免疫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當然,也可利用殺蟲燈誘殺病蟲,以此減少病蟲害。對于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引進病蟲害的天敵,以此降低病蟲數量,保護水稻健康生長。同時,也可在水稻田坎之間種植玉米與豆科作物,減少人為因素對病蟲天敵的危害。另外,在稻田中養魚也能夠有效預防病蟲害,控制雜草、紋枯病等的發生與蔓延,還能為種植戶帶來額外收益,推動水稻健康成長,實現水稻的高產與穩產。
(作者單位:130323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