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昌年
摘 要:《汽車保養與維護》課程是汽車高職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專業知識的銜接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該門課程的教學模式也需要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課程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部分進行闡述。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改革;汽車保養
1 課程分析
1.1 課程性質
《汽車保養與維護》是我院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和汽車營銷與服務等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在《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與輔助電子系統》和《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等課程之后開設,在《汽車故障診斷技術》和《汽車檢測技術》等課程之前開設,因此從專業課程的設置順序來看,該課程在專業知識的銜接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1.2 課程教材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汽車保養與維護》課程標準,我們選擇了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李維娟等主編的《汽車維護與保養》作為主教材。該教材的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并配有豐富的習題和實訓項目。同時也選擇了一些輔助教材。
1.3 教學對象
該門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高職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但是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對信息化的實物不陌生,都希望自己能掌握較高的職業技能。他們通過前面課程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
1.4 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實際。我們制定了該門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1)知識目標是:掌握汽車維護與保養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汽車維護與保養各個項目的流程。(2)能力目標是:熟練使用汽車維護與保養的各種工具;能獨立完成汽車維護與保養的各個項目。(3)情感目標是通過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認真細致、嚴守崗位職責的工作態度。
1.5 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們制定該門課程的教學重點為:(1)機油的檢查與更換,包括機油的種類、機油的選擇和機油機濾的更換流程等;(2)汽車三濾的清潔與更換,包括空氣濾芯、燃油濾芯和機油濾芯的清潔與更換等;(3)冷卻液的檢查與更換,包括冷卻液的組成、冷卻液的種類、冷卻液的選擇原則和冷卻液的更換流程等;(4)輪胎的檢查與更換,包括輪胎的規格、輪胎的氣壓分為和輪胎的更換流程等。
依據往年的教學經驗和學生反饋的疑難問題,我們制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難點為:(1)制動液的檢查與更換,包括制動液的種類、制動液的規格和制動液的更換流程等;(2)輪胎的動平衡檢測,包括靜平衡的概念、動平衡的概念、動不平衡的危害和輪胎動平衡檢測的方法等;(3)車輛的四輪定位,包括四輪定位的參數、四輪定位的作用,四輪定位儀的操作步驟和定位參數的調整等。
2 教學策略
2.1 教學資源
該課程擁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有:云課堂輔助教學平臺、汽車理實一體化實訓中心、汽車仿真實訓室、省級精品課程視頻資源、完善的教學PPT、flash動畫和實訓指導書等。
2.2 教學方法與手段
基于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已有的教學資源,我們擬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與手段:(1)任務驅動法,將教學內容融入任務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2)情境教學法,理論聯系實際,組織學生去汽車實訓室動手練習,借助實物幫助理解;(3)案例教學法,用大量汽車保養與維護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營造真實教學環境;(4)混合教學法,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借助云課堂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利用云課堂可以讓學生在線預習、在線提問、課堂點名、課堂提問、在線作業和在線測試等。(5)分組練習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協作練習。(6)直觀演示法,學生在操作練習之前,教師對操作流程進行演示。
3 教學過程
我們將教學實施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提升三個階段。
3.1 課前準備
3.1.1 教師準備
課前教師將教學內容、安全及分組注意事項和實訓操作流程等上傳云課堂平臺,并發布預習指令,要求學生按時預習。同時教師也要布置實訓教學情境、準備實訓教學器件及耗材、課程PPT、仿真動畫和操作視頻等。
3.1.2 學生預習
學生課前要及時在云課堂上預習課程內容、觀看實訓操作流程視頻和牢記安全注意事項等。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可以在QQ群或者云平臺討論區進行討論。
3.2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主要有以下教學環節:安全教育、學生分組規則、教師理論講解及操作演示、學生分組練習、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下面以輪胎動平衡檢測的課程教學具體說明。
3.2.1 安全教育
《汽車保養與維護》課程有很多實訓操作項目,需要用到舉升機、扒胎機、輪胎動平衡機和四輪定位儀等大型設備,因此需要反復向學生強調安全操作注意事項,避免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設備損壞等。
3.2.2 學生分組規則
在學生分組時要注意成績好的同學與成績差的同學相互搭配,一般4~6人為一個小組,全班分為6~8個小組。例如,汽修1821班,24名同學,學習輪胎動平衡檢測課程。 我們可以把全班分成4組(汽修1組、汽修2組、汽修3組和汽修4組),每組6名同學(編號1~6號,1號同學為組長兼安全員),開啟兩臺動平衡機(命名為1號動平衡機和2號動平衡機)。注意此時實訓設備開啟的數量不能過多,如果開啟超過2臺動平衡機,就需要配備實訓指導老師。
3.2.3 教師理論講解及操作演示
學生在分組練習前,教師要進行操作演示,并對一些關鍵步驟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輪胎的動平衡檢測為例,教師需要先講解靜平衡概念、動平衡概念和輪胎動不平衡的危害,然后教師再演示動平衡的檢測步驟:輪胎的清理->輪胎數值的讀取與輸入->輪胎動平衡檢測->打平衡塊->再次動平衡檢測。
3.2.4 學生分組練習
教師操作演示結束后,學生開始分組練習:汽修1組和汽車2組的1號同學,去1號動平衡機練習;汽修3組和汽修4組的1號同學去2號動平衡機練習。教師利用pad和多媒體一體機進行現場直播,并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其他同學觀看多媒體大屏幕,并對兩組同學進行評分。等第一輪同學分組練習結束后,依次進行第二輪到第六輪同學的練習。
3.2.5 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
每輪分組練習結束后,都要進行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教師重點點評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避免的方法,然后給出評價成績。學生觀看大屏幕,也對每組同學給出自己的評分。每組評分滿分為100分,教師點評成績占50%,學生互評成績占50%。
3.3 課后提升活動
每次課程結束后,教師應及時調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沒有掌握的同學,開放實訓室,讓其自主練習。另外,在雙休日可以組織學生去開展一些品德教育活動,如組織學生進社區,宣講汽車使用和保養注意事項:(1)汽車不能長時間閑置不用,如果確實需要長時間外出,應拔掉汽車電池電纜線;(2)汽車行駛過程中,不宜頻繁急加速和急剎車;(3)汽車輪胎的氣壓范圍,以及氣壓過高和過低的害處;(4)機油的選用及更換周期;等等。
4 教學反思
4.1 特色創新
教學過程中具有的一些特色和創新點如下:(1)多媒體現場直播。教師利用pad和多媒體一體機,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直播,并對其進行點評,讓其他同學看的非常清楚。(2)云課堂輔助教學。利用云課堂將教學擴展到課前課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3)教師點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每組學生練習結束后,不僅要教師點評,學生也要進行互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課后德育培養活動,定期開展學生的進社區宣講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也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
4.2 不足與提升
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1)實訓過程如果配備實訓指導老師,就可以開啟更多的實訓設備,從而提升教學效率。(2)實訓教學條件可以進一步完善,可以模擬更多的教學情境。(3)可以錄制更多的實訓操作視頻,與教師操作演示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基金項目:2017年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汽車電器與輔助電子系統智慧課堂試點”(2017zhkt293);2018年度安徽省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汽車保養與維護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示范項目”(2018mooc00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劉細發.“智慧課堂”環境下的高職教學策略探析.職教論壇,2018(12):57-62.
[2]黃莉.信息化背景下大學多元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9(7):82-83.
[3]尤游,劉蘇兵,史娟榮.高等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的應用探究.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58-62.
[4]陳云,蔣紅云,王麗.“基于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以《工程材料及熱加工》課程為例.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9):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