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梅

【摘 要】目的:通過對急診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案,觀察患者臨床效果,探究不同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特征。方法:從來我院診治的2016年6月-2018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78例,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39例:實施常規護理+心理護理,觀察兩組患者HAMA 和SAS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病情穩定第2日HAMA評分為7.78±1.35分,SAS評分為35.45±2.34分;病情穩定第3天HAMA評分6.16±1.47分,SAS評分為31.63±2.16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急診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情緒,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
【關鍵詞】急診ICU;急性心肌梗死;心理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mergency ICU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ursing schemes.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9 cases) with usu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with usual care + mental nursing.The HAMA and S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 on the 2nd day, the HAMA score was 7.78±1.35, the SAS score was 35.45±2.34, the disease was stable on the 3rd day, the HAMA score was 6.16±1.47, and the SAS score was 31.63±2.16,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mergency ICU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Key words: emergency call ICU;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ntal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01
人體在發生冠狀動脈病變后,發生供血組織中斷或者供血不足,心肌發生急性缺血,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急、病情危重的特點,患者如得不到及時的治療以及心理干預,身心健康就會受到嚴重危害[2]。因此,在臨床及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實施個性化心理干預,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和臨床效果[3]。筆者,從來我院診治的2016年6月-2018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78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來我院診治的2016年6月-2018年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78例,男性58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42~75歲,平均年齡為57.43±4.57歲。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29例男性,10例女性,平均年齡為56.27±4.16歲;觀察組39例:29例男性,10例女性,平均年齡為56.65±4.96歲。兩組基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分析后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入院后,協助患者和家屬熟悉醫院環境,積極與患者和家屬溝通,詳解介紹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病情,提前做好治療準備。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心理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的當日、第2、3天 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臨床資料詳細掌握,告訴患者該病的誘因和病理機制,說明胸部疼痛病因和疼痛緩解方法。(2)應激處理:鼓勵患者積極應對心理應激反應,提戰勝不良情緒的信心。協助患者通過音樂緩解情緒,進行自我調節。(3)支持系統干預:主要要對患者及其家屬表示鼓勵和支持。急診ICU接受的都是危重患者,沒有家屬陪護,患者普遍伴隨無助、孤獨以及可憐的心理,常表現焦慮、抑郁情緒,甚至出現精神障礙。護理人員要加大對患者的支持,鼓勵患者利用護理人員和家屬的支持自我鼓勵和暗示。護理人員要隨時監測患者心理改變,通過肢體語言、語言以及細微動作緩解患者疑惑和不快,對于患者產生的疑惑及時做解答,并消除患者認識誤區和各種顧慮,特別是患者關于疾病的恐懼。通過護理人員的積極溝通和心理疏導解除心理障礙。同時,也要增強對患者家屬的支持,并將家屬納入健康教育范圍,促進家屬熟悉疾病知識和治療過程,并將患者病情向家屬介紹清楚,家屬輕松的心情有助于患者治療,次種溝通方式在支持系統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安全感,安心靜養。
1.3 觀察指標 采用SAS和HAMA評定,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情緒,兩表評分隨著患者焦慮嚴重程度升高而升高。囑咐患者要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不能自行填表的患者要由護理人員或者家屬代替完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計量資料用 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病情穩定當的兩個指標均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病情穩定第2日、第3日的HAMA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較為常見,屬于急危重癥的心血管疾病,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在發病期間產生恐懼、抑郁和焦慮情緒[4-5],同時,患者對醫院環境不熟悉,不能盡快接受治療,影響治療速度,有時還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中,經過心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病情穩定第2日、第3日的HAMA評分和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李慧琴[6]的研究中,通過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和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與本結果相符。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慮情緒得到有效緩解。本研究中的護理措施不僅對疾病的治療有所幫助,同時還注重對患者社會支持、心理變化以及周圍環境做及時調整和改善,主要目標是根據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精神及其他臨床資料特征,滿足患者各層面的需求,為不同患者制定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同時,通過不斷的實踐應用,及時改善護理方案,通過不斷的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逐漸將不良心理轉向健康心理。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急診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情緒,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臨床治療效果,是一項值得臨床廣泛應用的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趙俊敏,劉敬珍,王云平.心理護理干預在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觀察[J].山東醫藥,2016,11(30):145-146.
于海秋.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焦慮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6,23(2):258-259.
倪敏君.急診ICU 危重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14):738-739.
侯生榮,朱梅,徐晶,等.人文關懷對危重癥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分析[J].轉化醫學,2016,33(33):148-149.
陸艷紅,王娟,譚華.心理護理干預對首次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7,20(13):201-202.
李慧琴.心理護理干預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