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摘 要: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的進步帶動多樣化的信息逐漸交融到高等院校中,信息的融入的同時也給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帶來新的挑戰。所以,在高等院校積極開展黨建工作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順應科技時代的發展,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滿足現代化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建設,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理論思想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予以引導,進而促進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科學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建設
引 言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已進入新媒體時代,個性與虛擬化的信息給高校學生創造了一個龐大的信息空間,海量信息的沖擊直接影響了高校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模式,高校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高等院校要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思想,借助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去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滿足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每一個青年都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黨建工作必須完全與思想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有機結合,把黨建工作與思想教育工作當做全新高校時代任務來抓,盡可能的建立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發揮黨建工作的作用,為培育新時代的領路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1時代發展給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
現階段黨建工作開展中新媒體發揮著雙面作用,科技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之間的傳播掙脫了時間空間的束縛,只要人們借助于網絡技術,設置個人喜歡的相關信息,以及自己對信息要求的偏好設置,網絡可以跟具個人需求推送出海量的新聞信息,并且接收者可以實時參與、分享、互動,新媒體使得人們接收信息越來越容易,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由。同時新時代技術的進步,由于自身的方便得到快速的普及,網絡成為信息傳遞的主要平臺,而網絡承載著信息不斷涌向高校學生視線,其中難免有一個國外文化,外來文化中難免含帶一些消極的信息沖擊著高校學生的價值觀,這種無形的消極信息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黨建工作者要發揮積極的作用,遏制外來消極文化給高校學生帶來的危害。大學生社會閱歷較淺,還沒有步入社會,部分大學生還未成熟,對于陌生事物的辨別能力較弱,無法準確的判斷出陌生事物的是與非,這也給外來消極信息的入駐提供了可乘之機,現代網絡的發展,高校學生長期與新媒體信息接觸,對于新媒體信息一些高校學生很容易被信息的表面現所蒙蔽,進而導致一些錯誤的行為,以上情況都會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高校是人才的搖籃,孕育著新中國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為有效改善黨建工作的有序展開,高校黨建部門應當努力學習,通過學習來豐富教學內容,使用創新的教育途徑來實現對高校學生的教育,不斷加強對教育注意的強化,努力構建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協同育人新模式,用全新的理論知識塑造新時代高校學生,努力協助更多的參與者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2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建設策略
2.1“立德”“育人”
第一,融入立德的根本思想。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在于立德樹人,讓高校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意識,高校要緊緊圍繞三個首要問題,即高校要時刻清楚培育什么人、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培育、培育人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要解決以上問題,高校在未來的黨建共作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高舉以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緊緊圍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思想為指導引向,將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努力增強“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高校黨建部門要不斷創新,努力解決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立德思想這一根本問題。第二、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開展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樹人”的關鍵動作。為更好的促進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發展,高??梢苑e極展開有關于思想建設的主題教育活動,在活動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綜合能力,要始終按照現階段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規律,要始終遵循教書育人的實際規律,要緊密幾個高校學生的生長規律。例如,山東大學堅持用更好的教育去教學的主要工作途徑,在黨建工作中不斷創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內容,積極開展高校黨建工作主題活動,將前期一些優秀的紅色音樂劇,轉換成其他的表現形式,借助舞臺藝術的展現形式與傳播初心的精神內涵;將一些時代優秀人物的歷史事跡融入到黨建工作建設的課堂中,借助以課程為載體,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內容,讓更多的黨員及高校學生在授課的過程中體會到優秀人物的優良品質。黨建工作借助創新工作模式,可以有效促使學生在享受專業的教育學習過程中,在無形中學習到中國的優良傳統,接受有益的思想洗禮與情感熏陶。我國高校始終堅持辦好中國的高等教育,為此,高校黨員、領導始終圍繞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理念,使高校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照耀下茁壯成長。高校在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時,要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放在工作開展中的核心位置,不斷提升黨建工作人員的政治品質,謹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努力為黨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
2.2社交輔助
現階段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在高校學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智能手機充斥著高校學生全部的課余生活。為此,高校黨建工作部門要抓住這一特點,從教育途徑入手,改變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借助全新的社交平臺推送高校黨建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相關內容,不斷創新黨建信息宣傳方式,讓高校學生更積極的參與到思想政治建設中來,在無形中給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積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思想,為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建設保駕護航。
3結語
在以后的高校黨建工作中,黨建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工作方式,豐富宣傳內容,努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塑造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楊小洪.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建構[J].智庫時代,2019(51):94-95.
[2] 左盼盼.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研究——以“三全育人”機制為構建模式[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1):15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