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瓊
摘 要:德育作為小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個人覺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就根據筆者教學管理經驗,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小學學生的德育工作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管理
在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許多學校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動,這些道德教育活動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同時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學生的德育水平和所提出的標準仍然相差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師和家長受應試教育影響,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開展德育工作時,教師和家長的手段比較單一;以及在開展德育活動時,缺乏實踐體驗,導致學生的思想與行動不符。這些都導致現在的德育工作脫離生活實際,常常是說起來的時候頭頭是道,做起來卻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我們就要注重德育教學活動的創新,以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質量。
一、注重關愛賞識教育,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關愛和賞識是德育工作的關鍵因素和必要環節,只有給予學生充分關愛和賞識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更好地進行德育教育。所以,作為教師一方面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關注和了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使他們充分感受到關心與愛護,從而能夠對教師敞開心扉;另一方面,要實行賞識教育,即要善于和抓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正確行為,包容學生的錯誤并引導他們進行改正,有效引導學生樹立自信樂觀向上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小學階段,大多數教師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著想,卻很容易忽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所以,為了有效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筆者通過觀察與關愛賞識的方式與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筆者班級有位學生,每天放學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不僅在教室完成家庭作業,還將教室的燈、門、窗等關閉,做好善后工作后才離開。所以筆者對這位學生重點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這位學生不僅在生活中為班級默默付出,在同學遇到困難時,也會第一個站出來幫忙解決問題。基于此,筆者利用一次班會對該名學生進行了表揚與贊許,讓大家更多的認識到這位學生,并鼓勵其他學生多向其學習。本次班會結束后,大家似乎都受到了這名同學的影響,每位學生都積極為班級的建設出力,筆者在看到這樣的和諧的氛圍后,決定每周都會展開一次班級表揚會,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構建良好的班委會,起到良好帶頭作用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除了要樹立學生正確的觀念之外,教師還要注重班委會建設。教師要借助班委會的建設來規范班級制度,讓學生在班干部的帶領下加強自覺紀律教育。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班委的帶頭作用,引領學生按班級管理制度處理各種問題,這樣才能確保班級活動正常的運行,進而才能為良好班風的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在班委會建設過程中,首先就要制定符合適合本班的班規,以制度規范每一個學生的班級內部行為,有了制度建設的保障,才能確保班級活動正常的運行。制度主要涉及分解班級事務、建立班級的競爭機制、干部的競聘上崗和民主班規等。需要強調的是,各項規定構建賞罰機制,賞罰分明,同時教師要樹立自身權威,嚴格按照規定實行,保證日常教學活動能夠有序進行。如此,在過飯的班規以及班干部的帶領下,就能加強學生的自覺紀律教育,形成良好班風。
三、改善班級教育環境,規范學生個人行為
教師要想切實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就不能只是紙上談兵,一定要展開一系列的實際行動和教育實踐,讓學生在眾多的實踐活動中受到德育思想的感染。教師要不斷改善所處班級的教育環境,多次開展形式豐富、內容有趣的德育實踐活動,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靈體驗和感受,從而才能上升到規范每一個學生的行為。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教育的程度設置有效的規范制度,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遵守。
例如,教師可以在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開展以愛護環境為主題的衛生教育活動,依托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受到德育思想的感染。引領小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德育實踐活動:師生準備好手提袋共同收集報廢的舊電池;在小區里或是街道隨手撿起垃圾一同扔進垃圾桶;準備好勞動工具在社區或者公園大道衛生,讓他們體會環衛清潔工人的不容易;一起步行去郊外植樹為大自然做貢獻等等,讓小學生在有趣的實踐活動中被德育思想所熏陶和感染。
四、開展多樣班級活動,加強德育教育滲透
教師開展德育教學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做,假若教師的德育教學未曾落實,那么再完美的計劃也只是鏡花水月。故而,教師應當積極投身于德育教學中來,為學生制定多樣化的德育活動,通過簡單愉悅的活動,引導學生提升自身品德。教師還能夠通過邀學生身邊的道德楷模和優秀人才進行演講,使學生可以聆聽這些優秀人才的故事,并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教師可以在特定節日展開相應的德育教學,使學生認識加以深化。
例如,在中秋節我們可以向學生講解中秋節的起源、風俗文化等,讓學生在聆聽傳統文化中,提高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增強其文化自信。同時,在端午節和國慶節,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先輩們創業的艱辛和不易,提升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并化為行動積極報效祖國。總之,教師要以多樣化的活動為依托,積極推進德育工作的落實,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
五、溝通聯系學生家長,形成道德教育合力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教師要認識到家長和家庭對班級德育的重要作用,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形成班級德育教育的合力。教師可以通過現代通訊軟件即時向家長反應學生在校的基本表現,讓家長對學生的發展狀況有大致了解。同時,教師也要讓家長明確班級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和德育內容,從而與學生家長共同制定適合每個學生個性特點的德育策略,讓家長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如此,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有效深化小學德育教育。
例如,為了形成家校道德教育,更好的完善學生德育教育,教師可以每月會定期展開一次家長會,從每位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對家長進行分析,讓家長注意到學生的哪些行為思想需要改進,了解學生在學校日常學習中的狀態,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家長制定了“素質報告評價書”,讓各家長分析自己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的不足和疏漏,找到教育的不足之處后,在針對這點進行改善。這樣,小學德育教育中,通過溝通聯系學生家長,就形成了道德教育的合力,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是開展其他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教人先育人,德育也是管理好學生的根本,學校的紀律性不是靠管理者管理出來的,而是靠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出來的。因此,每一位小學階段的管理者都要切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轉變傳統的德育觀念,在進步的道路上,采取有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策略,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最好的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麗娜.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華夏教師,2017(24):61.
[2] 劉曉鵬.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87.
[3] 袁敏.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實施措施與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