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持續發展模式是提升工商企業實際管理效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新時代,應用這種可持續發展模式,可以顯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诖耍疚闹饕榻B了可持續發展管理模式的內涵,分析現階段工商企業管理過程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管理要點,分析提高工商企業管理效果的路徑。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工商企業;管理效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
2096-3157(2019)29-0038-02
可持續管理方法是一種立體系統的現代管理方式,這種管理辦法通過創新成果收購引進和推廣,注重科研效果的實際轉化,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規范企業的管理路徑,從而實現企業管理的可持續提升,應對新時代的市場發展要求以及社會發展要求。
一、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內涵
1可持續發展模式應用的必要性
進入到新時代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新常態的階段,各個工商企業面臨的競爭加劇。如果企業不向管理要效率,在管理方面停滯不前,那么,很容易就會被同行業的競爭對手迎頭趕上,導致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下降、利潤下降、從而面臨被動挨打的局面。隨著全球一體化格局的逐漸形成,原本的封閉式管理已經不適合現在企業的自身發展要求,以及市場競爭需求,因而,在復雜的競爭格局以及多變的貿易格局下,如何進行橫向的優勢轉化,最大程度地激發企業的潛能,不斷為企業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課題。
2可持續發展提升模式的具體內容
很多現代化的工商企業在管理的過程當中,不斷地進行實踐方面的探索,針對國家的戰略發展政策,以及新的發展方式改革等,對于工商企業的內部管理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提升,其內涵主要是:
(1)創新管理機制,通過創新成果收購,不斷激發企業內部的生產活力與管理活力。
(2)應用最新的技術以及管理方法,將收購來的創新成果大面積的推廣。
(3)通過技術升級,帶動企業管理績效以及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并且通過對于管理成績的細化分析,總結過去管理當中存在的不足,將技術的升級與管理的提升,內化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動力與新目標[1]。
(4)在原有的績效管理體系上,創新管理實踐應用新形式的管理理念,實現螺旋式的管理效能提升。從而將企業發展的管理創新與管理效能提升,進行常態化建設,成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二、傳統工商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一些企業片面重視經濟發展效能,而忽視了安全管理社會效益的綜合提升,尤其是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綜合性工商企業,例如煤礦企業、機械生產企業制造工業等,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沒有對傳統落后的產能與管理方式進行優化升級,不僅造成了大量管理資源的浪費,也導致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不足。員工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存在一種消極怠工的心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文化以及發展戰略不認同,影響了企業長期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第二,技術的升級始終是企業發展創新的動力,但是,很多企業長時間以來,不重視創新創造在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長時間沒有新技術的引進,以及新的生產線的安排,這不僅影響了各個科室實際工作績效的提升,也導致工作人員無法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新鮮的活力。
三、運用可持續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對策
山西A機械制造企業,是當地的龍頭產業之一,該企業生產的車床等機械部件,在市場上份額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但是,近些年來,由于管理模式上的問題,A企業缺乏新的發展動力,管理績效不斷下降。2018年以來,該企業應用可持續發展管理模式,對于企業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內容,進行了創新與創造。本文主要以該企業的發展為例,探究可持續管理模式在企業綜合競爭實力提升當中的具體應用。
1分層績效激勵方法
(1)樹立明確的管理目標。A企業遵循全面的管理原則,將企業的經濟效能提升、安全生產保障、員工生產積極性調動,作為管理升級過程當中的“三駕馬車”。通過定崗定責的崗位責任制度,將各個機械生產科室的管理內容明確化,并通過電子管理表格的方式,將各個科室的管理內容,細化到個人。各個科室、區隊以及班組,可以通過在線表格查找的方式,了解自己管理創新工作當中的具體職責。
(2)激發不同層次管理創新的活力。A企業通過創新機制的建設,引入了分層激勵方法:一方面,通過科室和區隊的組織體系創新,建立了針對不同人員的配套激勵創新政策,例如,對于科室主任,只要完成工作計劃的110%以上就可以獲得績效獎勵獎金;對于一線機械生產工人,如果完成工作計劃的105%以上,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晉升以及獎金獎勵。通過這種全方面的組織體系創新,各個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的工作效能,被大大的激發,企業通過按季度的獎勵模式調整,創新了新的工作計劃,在整個科室以及區隊當中的具體應用[2]。另一方面,對創新性工作進行日常化管理,按照年度季度、月度、周為一個創建工作計劃單位,對工作內容進行重新安排:各個區隊以自己的相應生產班組為依據,對創新考核辦法創新宣傳體系,創新培訓方案進行整體上的思考;每一個區隊的班組管理人員,都要定期上交相應的宣傳培訓考核計劃,并針對上一個季度的計劃完成情況,對于新的計劃進行整改。通過這種方式,機械生產車間的15個區隊相關負責人員,都形成了定期總結、相互溝通交流的工作習慣,工作效能大大提升。
(3)設置基本的考核下線。A企業在進行成果創新考察的過程當中,通過設置下限,對人員的最低工作效能進行了全面的約束,例如,生產科機電科在每一個工作季度,取得的相關創新技術成果不得少于兩項;在可持續管理效能方面的創新項目,不得少于一項。每一個季度結束之后,中層管理人員都會對各個區隊的生產創新成果,以及管理創新成果,進行定量的考察,并將考核的結果,在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公示。超過下線的科室,會按照20%、45%、70%的比例,進行相關成果的優化表彰。如果沒有完成目標的下線,相應區隊的負責人員,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這種按照科室區隊的定量管理方法,本質上將相關管理的申報結果以及技術創新的具體成績,納入到了整個區隊的績效考核評定當中,大大激發了整個區的工作人員的競爭積極性。
2制定綜合評定考量表
A企業按照創新管理項目的經濟價值、環境保護價值、創新創造價值、宣傳推廣價值幾個層面,對于方案的綜合成績進行評定,2018年下半年以來,A企業共組織了六個專題評定組,對于各個區隊上交的宣傳方案、培訓方案、生產管理方案進行了綜合評審。其中,經濟價值占比40%、環境保護價值占比20%、創新創造價值占比20%、宣傳推廣價值占比20%。通過這樣的整體定量數據評分,A企業共評出了3個區隊一等獎、6個區隊二等獎,共采納相關的收購意見4個,對于優秀的區隊給予了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獎勵,這大大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在創新創造方面的活力。
(1)鼓勵員工個人的工作積極性。上述幾種可持續管理模式都是針對科室以及區隊的,在員工個人工作積極性的調動方面,A企業圍繞著整條機械制造生產線的安全保護、能耗降低、生產效益提升,開展了3次群眾性崗位創新競賽活動,這些競賽的主題包括:數控機床的精細化管理、物聯網系統在精鋼制造當中的具體應用、模板支護系統對于機械部件生產的作用。通過采納多方的意見,組織專業化的評審團,管理人員對于員工提交的優化方案以及一線的生產競賽結果,進行綜合評定。高層管理人員參與到了整體的考量以及表彰當中,通過鼓勵、激勵、扶持和引導的相應管理原則,激發員工在競賽活動當中的積極性。同時,針對競賽的具體結果,企業的負責人按照A企業創新積分考核辦法進行了個人表彰。
(2)在全企業范圍內進行優質項目推廣。創新創造結果的全企業范圍內推廣,是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A企業通過各科室各區隊的相關業務成果收集,進行了數字化的管理:第一,企業應用數據處理技術,在全公司范圍內搜集歷史管理數據,對于企業內外的先進管理和技術成果經驗,進行了分類存儲以及數據挖掘。有效地引進了科研成果25項、區隊管理經驗12項、技術創新成果42項。通過這種創新成果引入的方式,企業對于各部門的創新績效考核評定體系進行了重新的衡量[3]。第二,建立以科室為單位的創新推廣計劃。在可持續管理模式創新的過程當中,重點進行先進技術的引進、進口設備的安裝調試、先進技術的消化以及本地的革新等,通過安排相應的科技創新研究組,對于區隊2018年、2019年引進的相關成果,進行重點難點推廣以及創新。各個科室在管理的過程當中,不僅配合創新推廣計劃,還對企業目前的機械生產線升級、新工藝應用以及新的生產辦法推廣,進行了全面的安裝與調試。
(3)創新成果的轉化與吸收。A企業對創新成果的具體執行情況,進行了三個維度的打分。首先,在經濟維度上,企業根據機械生產的流程優化指標提升以及標準提升,進行了相應的打分,保障各個機械流程標準在運行成熟之后,可以應用在目前舊的生產線當中。其次,在安全維度上,企業根據流程的穩定和規范性程度,對于各個科室各個區域以及各個職工的技術掌握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定,以增加產出、改善質量、減少成本為目標,衡量各個生產線運行的穩定與可靠性。最后,在創新維度上,企業根據新的管理標準,對于整個生產線以及管理項目的可持續提升分數,進行了綜合評定。
四、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在創新可持續管理模式的過程當中,要向內探索,從管理要效率,建立可持續提升的長效機制。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可持續管理模式,有利于企業的管理流程優化營造一個創新的企業氛圍。因而,我們要加強系統性研究,不斷強化可持續管理模式在現代工商企業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駱婭新形勢下企業工商管理的職能與實施探究[J].中國市場,2019,(19):91~92
[2]付偉新時期背景下提升工商企業管理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3):38~39
[3]楊嘉林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與管理模式研究[J].商訊,2019,(07):67~67
[4]張畢曜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探討[J].經貿實踐,2018,(23):208~208
作者簡介:
張力峰,供職于河北翼辰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