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創新20視角下探索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創新創業認識,揭示年輕群體主體創新創業障礙,從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基本狀況、被調查主體的創新創業認識、創新創業影響要素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民營企業年輕群體主體創新創業存在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市場機會識別、組織溝通能力、配合默契的創業伙伴、創業資金的獲取、創新創業氛圍體制和創新創業成果的市場推廣是創新創業成功的關鍵。最后對山東年輕群體創新創業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創新20;山東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F279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
2096-3157(2019)29-0100-02
一、研究背景
創新20(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識及未來社會發展,從精英創新向用戶創新轉變,由技術主導轉變為社會實踐的開放型創新、協同型創新和大眾創新,更加注重協作和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實踐[1]。創新20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融合下得以發展,并進一步推動了創新創業運動,其開放創新與協同思想匯同“互聯網+”的浪潮,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的涌現。創新20背景下社會匯聚了各種創新資源和創新創業平臺,推進了大眾創業創新實踐新局面的形成[2]。但學術界對眾創發展的社會創新、眾創培育和創新生態研究不足[3-4]。
創新20有其深刻社會意義和獨特時代背景,2014年李克強總理首次在達沃斯論壇提及,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被強調。創新20以科技人才為主體,結合社會實踐,強調用戶需求,聚集廣大民眾智慧,形成創新、知識分享和擴散的良性循環。創新20時代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有利于對擴大就業機會、提高民眾收入、促進人才良性流動和提升創新創業的深度發展有積極作用。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進行調研,對山東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創新創業進行分析,揭示和描述當前問題,剖析山東創新創業關鍵影響因素。調查總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共回收264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55份,有效回收率為85%。
二、創新創業調查結果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
從被調查者的性別、學歷、行業及崗位等基本情況進行分析,所整理的255份調查問卷中,男女占比分別為765%、235%,其中年齡段在26歲~35歲之間的占784%,以民營企業的年輕群體為主。其中??茖W歷占比達到43%,本科學歷的占比達到了404%,說明民營企業員工整體素質較高。在行業分析中顯示互聯網行業占比22%,服裝行業占比為188%,餐飲娛樂行業占20%,物流業占比為149%,教育培訓行業占118%,機械制造業占比為75%。民營企業目前是新興行業占多數,傳統制造業較少,也說明年輕一代更愿意加入新興行業。從崗位來說,管理崗占比約235%,營銷崗占282%,行政文職占20%,技術研發和生產崗約占18%。
2創新創業觀點狀況分析
關于年輕群體創新創業的認識,主要分為:對創新創業的觀點看法,以及創新創業者的主要素質、領域行業的選擇、創業合作伙伴的選擇、創業資金的獲取等五個主要相關內容。
(1)創新創業自身看法。問卷主要涉及四個方面:開辦一家公司;開發新項目;提供一項或幾項服務;一種新的思維。四項選擇所占的比率分別為282%、27%、333%、115%,前三種觀念基本持平,認為僅僅是新思維方式的較少,同時也不僅僅認為創業是開創新的公司,說明人們對創業認識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創業觀。
(2)行業領域選擇調查。調查顯示:選擇電商占比高達258%,服裝業占比為165%,餐飲娛樂業占157%,物流業占比為165%,教育培訓業占11%,生產制造業占比為75%,其他占比為7%?;ヂ摼W、服務、零售和物流是年輕群體創業領域的主要選擇,以上領域多屬于服務行業,受到年輕群體青睞的原因主要在于:電商、服務業、餐飲娛樂、零售業等與互聯網聯系緊密,利用“互聯網+”的機遇,同其他行業相互結合更容易創造市場機會。
(3)創新創業者的素質調查。此項選擇屬于多選內容,調查結果表明:創新創業者需要擁有多種綜合素質,排在前列的主要素質主要有:敏銳的市場機遇觀察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領導組織能力,占比分別達到863%、835%、776%、647%、725%。而認為需具備專業知識的素質僅為40%,因此專業知識并不是創新創業者的主要素質。
(4)對創新創業合作者的選擇。調查結果表明:民營企業的年輕群體對合作伙伴的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較均衡,對合作伙伴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要求較多,占比達到了60%以上,說明選擇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是年輕群體創新創業的主要訴求。選擇對資金籌集能力的合作伙伴占647%,說明資金籌集能力的合作伙伴很受歡迎,同時也說明資金在創業中的重要性。但選擇高學歷創業伙伴的不到15%,表明學歷的要求并不是創新創業的必備條件。
(5)創新創業資金來源的選擇。調查結果表明,民營企業的年輕群體更樂于尋求有資金的合作伙伴和政府扶持資金,占比分別達到682%和65%。靠自身積蓄進行創業僅占353%,充分運用銀行貸款占了557%。通過個案交流和溝通,年輕創業者認為自身積累資金過程比較緩慢,容易喪失一些市場機會,因此運用銀行貸款、政府扶持基金、公眾平臺籌款等更具有可行性,同時55%以上的創業者考慮到了資金風險問題,認為投資時應謹慎有加。
3影響創新創業的關鍵因素分析
針對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創新創業的影響因素,主要調查創新創業影響因素有哪些?哪些是關鍵因素?哪些因素會影響成果或項目的推廣?對創新創業環境氛圍的要求等內容。
在影響年輕群體創新創業關鍵因素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創新創業氛圍支持率為192%;激勵機制支持率為165%;政府重視程度占157%;資金支持占204%;社會協同占118%;成果和知識產權占98%;其他占比66%;等等。其中,前四項為創新創業環境或創新創業氛圍總體而言是創業環境占718%,特別是創新創業資金支持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創新創業氛圍和政府支持相對比較重要,但成果和知識產權的支持率只有98%,原因在于民營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市場轉化往往受到資金或投資限制,運營過程較為困難所致。
創新成果推廣的影響因素。調查表明創新成果推廣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市場因素、資金因素、科技因素和政策制度等。市場因素占比為333%,投資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占235%,科技因素占256%,政策制度占了176%。其中市場因素、科技因素和資金因素是創新創業成果推廣的主導因素,對成果的推廣起到關鍵作用。
三、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的調研分析,山東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對創新創業認識較為全面和深刻,能夠把握創新創業的問題和風險所在,但受到外部創新創業環境、資金支持等因素的影響,在創新創業的意愿上還需要激勵機制的促進,同時外部環境的支持也愈加重要。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政府加大政策的支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離開不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機制激勵[5]。年輕群體擁有創新創業的強烈意愿,但在綜合考慮市場狀況、創新環境支持、政策狀況等各種要素后,不利的政策狀況和激勵機制會影響到創新創業的激情。政府應營造良好寬松的創新創業氛圍,讓年輕群體融入到創新創業的熱潮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和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二是打破體制機制壁壘,完善風險機制。創新創業本身就是一項風險投資活動,由于年輕群體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投資風險是創新創業的一項主要障礙。面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資金籌集問題。政府可運用資金杠桿,銀行或信貸機構推動小額信貸業務,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創業。(2)構建良性退出機制。政府和社會不但鼓勵創新創業,還應容納創新創業的失利,從目前階段來看,創新創業成功率并不高,因此需建立風險補償機制,以使創新創業失敗后有路可退。
三是建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制度。政府建立專項基金,針對創新創業群體進行投資。同時企事業單位設立創新創業專項基金,鼓勵員工創新創業。還可以引導風投等社會資本參與到創新創業,為創新創業建立資金橋梁。
四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由于年青群體社會經驗有限,開辦企業或開展項目較為復雜,自身能力存在不足。因此開展創新創業培訓教育很有必要。社會培訓機構、高校、企業本身等多方聯動,面向青年群體,建立眾創空間或成立創新創業基地,將教育資源用于實踐,為年青人創新創業提供教育培訓服務。
四、結論
通過以上調研分析,充分說明民營企業年輕群體對創新創業了解較深,但當前的創新創業環境氛圍還需要進一步營造,政府政策和激勵機制還需要進一步落實,政府相關機構、創新創業者、信貸機構、企業和教育機構等多方應協同共建,在政策環境、激勵機制、資金支持、規避風險、退出機制和教育引導等方面建立實際可行的措施。
參考文獻:
[1]宋剛,張楠創新20: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創新民主化[J].中國軟科學,2009,(10):60~66
[2]陳緒長創新20時代湖北省青年創新創業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7,30(8):54~56
[3]王佑鎂,葉愛敏從創客空間到眾創空間:基于創新20的功能模型與服務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4]楊林,柳洲國內協同創新研究述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5,36(4):50~54
[5]席靜,李昕教育的“第三本護照”——淺談創新20時代下的創新創業教育[J].知識經濟,2018,(2):120~121
[注]資助項目:山東教育廳項目“創新20視角下的多元創新主體定位及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18RA081);山東教育廳項目“基于協同創新的山東大學生創業生態系統構建路徑研究”(J18RA111);校高層次課題培育計劃項目“基于扎根理論的高校創業生態系統主體間協同機制研究”(2018GCC27)
作者簡介:
孟秀煥,山東服裝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創業創新管理,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