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各級媒體發揮區域優勢,與東盟媒體進行了豐富多樣的跨國新聞合作,搭建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交流合作的媒體平臺,在廣西與東盟媒體交流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媒體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迎來了新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圍繞廣西與東盟國家交流不斷深入背景下專業融合機制構建問題進行探索。
關鍵詞:媒體;交流;專業融合;機遇;挑戰
一、廣西與東盟媒體交流融合不斷深化背景下專業融合現狀
“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與東盟國家形成了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廣西各級媒體發揮區域地位優勢,與東盟國家媒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交流與合作,搭建起廣西與東盟各國交流合作的媒體平臺。但在新時代背景下,廣西媒體與東盟國家的媒體深化交流融合仍然存在一些現實困境,如對當地文化傳播政策、媒介生態環境、媒介市場競爭嚴峻性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深入等問題。
與此同時,也對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帶來了直接影響,比如人才培養機制滯后、人才培養定位模糊、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對此,想要更好地滿足人才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應緊密結合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明確的導向與思路。
二、廣西與東盟媒體交流不斷深化背景下專業改革的機遇
(一)培養東盟“外語+新聞”人才,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求
南寧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把握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占據了交通的重要節點,不斷深化對外交流合作,開放發展的新理念給南寧以至廣西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帶來了無限商機,促進了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往來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往來人才、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市場的發展與推進離不開人才的作用,所以培養更多懂東南亞語言、掌握新聞傳播規律、熟悉新聞實務的人才,才能順應廣西與東盟國家合作交流發展的趨勢,才能滿足交流交往過程中的外語應用型人才需求,消除語言障礙,促進文化的交融,讓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文化傳播交流更簡單、便捷。
(二)促進產業深入融合,譜寫互利共贏的時代篇章
廣西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不僅包括文化思想的交流,還包括技術、產業的相互促進與發展。伴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復合式的應用型人才成為市場、行業爭相爭奪的“香饃饃”,這些人才不僅能熟練應用東南亞國家語言,還掌握人工智能、通信工程等技術基礎、媒體藝術創新能力及辦公軟件操作技能,他們滿足了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悄然影響著人才培養機制。為了適應市場與社會發展需求,學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時,將更加注重與企業的協同合作,使企業在專業人才、實踐場地、實踐機會等方面提供更多資源,與高校形成良性的資源配置模式,形成企業與高校雙方互惠互利的局面,在資源、人力等方面都得到優勢互補。
三、廣西與東盟媒體交流不斷深化背景下專業改革的挑戰
(一)以東盟語種專業改革為基點,扎實推進語言應用
培養適合東盟國家發展需求的人才,學生首要需具備聽、說、讀、寫、譯基本的語言應用能力,能較為靈活地運用對應東盟國家的官方語言?;谶@個出發點,各院校很有必要開展東盟語種專業改革,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重視對課程、專業的改革實踐,也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建立海外實踐基地、與境外企業聯合培養等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職業技能、文化素養等,將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專業背景、企業資源融入到教學各環節,提供盡可能多的企業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邀請企業、行業專家深入教學一線,通過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提供實踐指導、承擔教學任務等方式,給予學生更為貼近實際的幫助,從而縮短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應用之間的距離。
(二)以“技能+語言”教學模式改革為突破點,加強人才培養
重視學生的基礎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及一門東南亞語言,了解東盟國家文化,同時做到“大學英語四年不斷線”,培養學生扎實的新聞基礎知識,提高人才競爭力;深化專業技能的培養,開設多方向培養的路徑,結合學生的就業意愿、興趣特長延展課程的內涵,促進人才培養的獨特性和專業性;加強實踐實訓,學校結合社會需求和市場發展前景,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實踐機會,搭建學校與企業、政府、國際聯合培養的廣闊平臺,使學生將專業知識積累與實踐能力提升想結合、相促進,培養具有真才實學、極富個性,有思辨性,善于交際,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學生。
(三)扎實推進”雙師型”隊伍建設,建強師資隊伍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在培養學生的環節中占據著重要作用。要培養出能力突出的應用型人才,首要解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應用型”的問題,通過加強教師掛職鍛煉、兼職鍛煉、提供技術服務等活動,增強教師的專業實踐機會和專業實踐能力。擴大教師的引進渠道和來源,加大“雙師型”教師引進力度,從企事業單位、海外歸國人才中聘請具有專業行業從業經歷、具備專業資格證書、實踐經驗和能力豐富的專業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使其承擔實踐教學課程或實踐教學任務,并參與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改革中,使語言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四)推進產業鏈與專業鏈的融合,實現互利雙贏
以廣西與東盟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產教融合的導向機制,準確把握人才培養定位,培養既滿足社會現實需求,又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形成校企合作良好氛圍,實現互利雙贏。學校應積極與行業企業加強合作,邀請企業專業人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討論教學實施計劃、加強學生實踐指導、探討專業發展策略等,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實現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基礎知識教學與基本技能培養、通識教育與職業教育、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相促進,確保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適應度更貼切,使學生將來在就業競爭中更具有競爭力和獨特性,能盡快地適應工作要求,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
廣西與東盟媒體交流不斷深化,對企業與高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對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追求,都應當是雙方的使命和社會責任,所以我們以歷史發展使命和機遇來考量,結合目前一帶一路媒體合作新風向和新要求各東盟語種專業+應用人才培養所提供的機遇,高校校要主動開展教學改革,以東盟發展需求的出發點,堅定不移的開展教學,共同培養高質量的東盟語種+媒體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媛媛.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實用性研究——以新聞寫作學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2)
[2] 吳航行.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之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發展探究——以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為例[J],大眾文藝,2019(11)
作者簡介:朱明(1984-),男,廣西外國語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講師,研究方向為創新創業教育。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與東盟媒體聯合協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7KY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