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宇
【摘要】 上個世紀 70 年代以前,我國的工程檢測技術方面基本是空白,這是因為 20 世紀70 年代前我國在工程檢測技術上還沒有一本國家標準和專業標準可依。 工程檢測的目的在于為工程處理提供可靠根據,在大量工程處理實踐中感到,現有的檢測技術尚未完善,一些未系統研究,未立法的領域急需解決,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隨著我國對基礎建設投入的加大和房地產產業的蓬勃發展,建筑行業日益興旺,同時國家對建筑行業的質量檢測要求也越來越高,下面針對建筑工程檢測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設工程;檢測技術;質量;發展
建筑工程的檢測技術不等于普通的建筑材料檢測 , 工程檢測旨在評價建筑物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功能。在現代工程建設施工過程當中,工程的檢測是保障工程建設的施工質量以及保障工程的安全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所在。隨著我國對基礎建設力度的加大,還有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國家對于建筑行業的質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作者就建筑工程檢測的應用以及其發展做出簡單的論述。
1. 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
上個世紀 70 年代以前 , 我國的工程檢測技術方面基本是空白 , 這是因為 20 世級 70 年代前我國在工程檢測技術上還沒有一本國家標準和專業標準可依。 直到 1976 年 , 發布了《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TJ321 — 76), 與當時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驗收規范及設計規范相配套 , 屬于驗收檢驗標準。 其中結構性能檢測 , 項目齊全 , 概念較明確。 至今 , 除因設計方法變遷而引入一些新的內涵外 , 其基本方法和原則在工程檢測中仍在襲用。 就具體工程檢測而言 , 幾乎沒有非破損和微破損檢測方法的標準。 一些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試用、研究了一些國外的方法 , 如回彈、拉拔等方法 , 但仍未上升到標準高度。 當時的回彈法只限于遵照廠家說明書操作 , 系統試驗量少 , 操作不規范 , 設備無檢定 , 實際準確度很差。 80 年代以后 , 由于我國建筑設計方法由原來的極限狀態定值法改為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 同時又完善、增加了設計內容 , 新規范編制過程中新列很多課題 , 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試驗。 這些試驗為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注入活力 . 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布了一些標準。 如指令性標準 TJ321-1996,JG23-2001,GBJ129-90 等 ; 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委員會推薦的標準 《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 (CECS02:88), 《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 ) 》(CECS03:88), 《靜力觸探技術標準》 (CECS04:88), 《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程》 (CECS21:2000), 《后裝拔出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 (CECS69:94) 等 , 還有一些標準將陸續出臺。這些標志著我國工程檢測技術發展的新階段 , 無疑也將推動我國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工程檢測的目的在于為工程處理提供可靠根據 , 在大量工程處理實踐中感到 , 現有的檢測技術尚未完善 , 一些未系統研究 , 未立法的領域急需解決 , 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為國家節省大量資金。 諸如 : 一些檢測方法中設備及使用無標準 , 很難保證檢測結果是可信的。 如鉆芯法檢測混凝土的強度 , 其取芯鉆機沒有規定標準 , 把原來適用于結構開洞的工具直接用于強度檢測 , 芯樣制作設備也無標準 , 應該說是粗糙的。 其同心度、振動情況對芯佯是有影響的 , 尤其是對低強度混凝土其影響是顯著的 . 不能忽視。其他方法也有類似情況。有的設備都不是正規廠家生產。 從設備、人員、技術管理看 , 只有回彈法較完整 , 但也存在著一定缺陷 , 很容易導致誤判。 檢測技術中抽樣與評定兩部分研究較少 , 不完整 , 缺乏理論。 檢測結果的定義不明確 . 導致工程處理的隨意性。 比如 , 我們現在所用的方法檢測出來的混凝土強度是什么強度 ? 怎樣使用給出的強度進行結構計算 ? 這些都不十分明確 , 任技術人員在工程處理中自己
看著辦。 有的按標準值用 . 有的按設計值用 , 有的在此值周圍套用相近的強度等級 , 然后用設計規范選用相應計算指標等等不一 , 當然其結果不會相同。 而在關鍵時刻可導致工程處理方案可行乃至報廢截然不同的后果。當前隨著相關科學的發展 , 如電、磁、聲、射線等學科的快速發展 , 應首先大力發展非損檢測。 一些特殊的工程檢測技術急待研究并盡快上升為標準。 如遭受火災建筑物的檢測與評定 , 從工作框圖、各部分測試內容方法到評定方法都應具體規定 , 不能輕易拆掉 , 浪費國家資產 . 也不能隨便簡單處理繼續使用 , 對人民生命財產不負責任。 再如建筑物、構件的老化程度檢測也應提到日程 , 否則對重大結構建筑及年久建筑的處理 ,在現規范規定的可靠度概念下就無法真正滿足要求。 比如像三峽這樣極為重要的工程 , 用什么方法檢測出某一指標 , 確認其可以在多少年之內原設計的可靠度不會降低。 再如 , 對一個重要的舊建筑物進行改、擴建 , 怎樣恰當評價原結構的老化程度 , 從而確定在現規范規定的設計基準期 5O 年內的可靠度水平。 由于建筑技術的發展需延伸或增加現有的檢測手段 , 比如 ,過去我國建筑混凝土在設計規范中只應用到 C60 等級 , 一些檢測研究成果只做到 50MPa 水平 , 而現在 C60 昆凝土在高層建筑中已有相當的應用量 ,C80 混凝土也正在試應用 , 因此 , 對高強混凝土相應的工程檢測技術就必須跟上 , 給出對應的方法。 又如 , 回彈法是在工程檢測中被廣泛應用的方法之一 . 但它在混凝土使用齡期和強度范圍上都有缺撼。 再如 , 建筑幕墻、建筑采光、照明、保溫、隔熱等物理性能檢測技術還是空白或萌芽狀態 , 等等。 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需要現場使用方便 , 靈活的設備、儀器并附以計算機處理。 這樣可以加大樣本數量 , 提高檢測結果的精度。 在當前科學技術條件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要真正做技術換代。 就目前看 , 我國現有的檢測設備、儀器與發達國家比還有一定差距 , 使用單位直接從國外購置有諸多不便 ,從發展角度看 , 由專業部們引進并國產化是利國利民的。
2. 建筑工程常用的檢測方法
2.1 非破損檢測
通過間接物理量的量測來推定所需要的參數指標。 如用聲速波速量測、表面硬度量測、紅外線像的量測來推定混凝土現有強度 ; 用磁效應來反映鋼筋位置、直徑等等。 這種用間接相關物理量通過統計分析來檢測所需參數指標的做法不傷害原結構 , 實施方便 , 樣本可能大些 , 有相當的精度 , 稱非破損檢測。如 : 超聲法、回彈法、超聲回彈綜合法、反射波法同位素法、紅外線法、雷達法、樁基動測等等。
2.2 微破損檢測
在被檢測的母體上取樣或對母體進行微量破損后進行檢測 , 這種方法較非破損直觀些 , 但檢測對母體有一定損傷 , 測試的子樣不宜太多 , 對批量總體而言評定的準確性不一定高于非破損檢測 , 往往對單個構件或指定部位評定較有效。 如用鉆芯法檢測混凝土的現有強度 , 拉拔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等等。
2.3 破損檢測和構性試驗
在建筑物上的原位或取下來進行性能試驗 , 可以進行破壞性試驗 , 也可以做到某一程度的試驗。 這種(上接第 161 頁)試驗結果往往得出最后的綜合性能 , 當然也可通過綜合性能試驗計算出主要參數指標。 試驗方法及儀器選擇基本與試驗室相同。 在現場試驗或對于大型結構、構件的構性試驗往往只做到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短期荷載組合。
3. 結語
工程檢測是建設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 近年來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 現有的水平遠不能滿足工程實踐的需要 ,需要更快的速度發展。 做好工程檢測工作應具備設計、施工和檢測技術綜合素質。 在當前我國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建設時期 ,為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契機 , 同行當需共同努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叢培經 . 工程項目管理 [M]. 北京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7.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綠色建筑研究中心編 . 綠色建筑 [M]. 北京 :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9.
[3] 王壽華,等著 . 建筑施工手冊 .4. 北京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m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