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與此同時,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環境破壞嚴重,對人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脅。其中森林的大面積減少導致沙塵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雜湊很大的打擊。所以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任務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植樹造林技術,然后從森林經營管護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關鍵詞】植樹造林;森林資源;管護方法
一、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的意義
植樹造林和管護森林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濟上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能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增加就業率,促進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森林植被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平時要用的紙、建筑用的木材等,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加強脫貧致富的步伐。在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土、凈化空氣等作用,減少環境破壞,保持土壤肥力,保證土壤生產能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還可以有效改善空氣環境,改善人們生存環境,讓人們更好地享受國家發展成果。自然災害發生次數的減少,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基礎。
二、植樹造林技術方法分析
1.播種造林法
這也是目前最直接的造林方法,這一方法對土地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一些,要求土地的含水量充足并且外部環境也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要求當地的平均年自然災害要輕,最好是選擇在地廣人稀的地區,在進行實際播種之前,還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在播種之后還要時刻防范鳥獸等動物的侵襲。
2.幼苗栽種法
這種種植方法是直接采用根系完好的新幼苗來培育造林,這種種植方法對當地種植環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由于本身的幼苗就是一株完好的樹苗,自身的生命力適應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新幼苗栽種法與其他造林方法相比,其成活率非常高,穩定性也很強,抵抗病蟲害侵襲的能力也非常強,但是由于植樹造林這一方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理條件的限制,使得幼苗栽種法的運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分生造林法
分生造林主要是將已經選好的樹木枝干和根作為樹苗,這種方法的特點相對比較明顯,這一方法的造林成本很低,而且簡單容易操作,成活率高,但是由于分生造林法對造林地區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夠保證林木根苗的生長。因此只有在這種優質的土質中生長的幼苗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成長,但是這種方法進行的時節只有在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進行。
4.植樹造林的撫育和管護
在結束植樹造林的環節之后,林木步入至快速生長的時期。然而,在林木緩苗發育與成長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受到內外部因素影響。為此,基于此種情況,有必要開展有效的植樹造林管護與撫育工作。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強化對影響植樹造林的各種外部因素控制,同時加強對影響植樹造林林木生長內部因素的整合,采用科學的撫育與全面管護的措施,保證植樹造林具有良好的生長環境與空間。比如,針對于新造的林地,應由當年開始開展撫育工作,而后連續開展為時三年的撫育工作,具體操作是采取人工用刀割除造林苗木周邊的雜草,并且移已割除的雜草進行造林地的堆腐,與此同時,進行穴內的松土以及間苗的定株,確保苗木可吸收足夠的表土肥力,每一年需要開展兩次的撫育工作,可結合撫育共同實施追肥措施。
三、森林資源管護
1.加大林業立法力度
森林資源管護在機制的整體創建方面可以從加強林區的管理入手,我國各個林業地區都有林業管理部門,我們要不斷加強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讓人們能夠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學習到與林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我們的各級管理部門還要及時進行調整,不斷提高天然林的保護投資標準,提高林區管護人員的待遇,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而作為我們的林業領導部門,思想要走在前頭,做好帶頭人、領路人,與林業工作人員一起保護森林資源。
2.打擊破壞行為
在執法管理當中,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制機制,建立森林資源監督管理網絡系統,用這一系統來規范執法行為。其次,大力開展打擊犯罪活動,以開展這一活動為契機,不斷強化森林資源的監督管理制度,依據法律來整治涉嫌違法犯罪的相關行為,從而營造森林資源保護的高壓姿態,這樣就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天然林森林生態安全。針對林業涉林犯罪回升的狀態,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加大森林防火調研活動,做到全民參與森林防火。另外,我們的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天然林的保護工作,對一些重點標識的名樹進行實時保護,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嚴厲打擊涉嫌林業違法行為的專項活動,這也是為全面提升生態建設提供有效保障。
3.多方防護、預防森林火災
我們要在認真貫徹森林法的基礎上,創建天然林管護的執法監測隊伍,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森林火災的破壞性強、速度也非常快,而且還帶有突發性的特點,為了做好植樹造林工作,防止火災的發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首先,要充分明確火災責任意識,認真落實各項森林防火制度,這也是目前對于植樹造林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制度,這一制度所體現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其次,加強對森林防火知識的宣傳力度,讓人人都能夠懂法,依法維護森林資源,并時刻監督森林管護。
第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創建一支科學合理的森林防火隊伍,這樣就可以在遇到險情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人員能夠大體知曉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及時用專業和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次火災隱患。
4.加強天然林保護工程
森林管護的檢查和監督工作能夠有效規范森林管護人員以及森林管護等工作的檢查和監督,并能夠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抽查,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森林管護制度和森林管護要求真正落實到實處。
5.做好植樹造林人員的山區造林技術培訓
在整個植樹造林的體系中,人是主要的執行者與實施者。為此,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植樹造林的質量。為此,應針對于植樹造林的工作分步驟開展針對性、計劃性的教育與培訓活動,提高植樹造林工作人員對于山區造林的重要性認識,促使其在平時工作中深化對植樹造林技術的學習。此外,應定期的向造林人員開展專業技能知識的教育與培訓,使其熟練的掌握山區造林技術,進一步的推動山區植樹造林的水平與能力提升。
6.加強林業基地建設
針對于山區植樹造林活動,林企和政府應對此加大資金的投入,完善與植樹造林相關的基礎設施,為植樹造林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技術與實施基礎,保障充分的發揮出植樹造林技術的作用。比如,攀枝花市地區屬于干熱河谷氣侯,應結合該地區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立提灌、水池、管網等,保障山區植樹造林具有充足的水資源。除此之外,應根據該地區的交通與公路的發展狀況,構建針對于山區的立體化交通網絡,滿足植樹造林造林苗木、技術、設備等方面的運輸需求,不僅提升植樹造林的質量與效率,更提升山區植樹造林的存活率。與此同時,應盡快升級當前山區的林業服務站,并拓展其服務能力,加快建立起集維修、電力、機械與防火為一體的體系,為山區造林工作人員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時,保障山區造林撫育與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植樹造林整體質量的提升。
結語
林業產業作為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僅在于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森林生態系統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植樹造林必須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提高森林經濟管理方面的水平,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可以實現生態效益,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志鵬. 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護措施[J]. 中國林業產業, 2016(11).
[2]折永崗. 淺析植樹造林技術與森林經營管理措施[J]. 中國林業產業, 2016(11).
[3]何利. 淺析植樹造林技術及管護措施[J]. 種子科技, 2017, 35(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