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龍
◆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要把對孩子教育環境有影響的各方面組成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其次家長也要提高認識,在教育觀念、原則、方法諸方面與教師取得一致認識,形成教育合力,以有效地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育;教師;家長;觀念;轉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要把對孩子教育環境有影響的各方面組成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其次家長也要提高認識,在教育觀念、原則、方法諸方面與教師取得一致認識,形成教育合力,以有效地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習近平在十八屆一中全會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如何轉變,影響著小學教育水平的提高。結合小學教師教育觀念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其問題存在的原因以及轉變的方法。那么怎樣才能快速有效地實現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觀念轉變呢?我認為教師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學習,明確新思想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要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明確新的教育思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及時學習,掌握新理念
新的教育宗旨是立德樹人,培養具有社會質疑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宗旨,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注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師必須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因此,積極參與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方面的學習,及時了解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改信息,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不斷實踐,改變舊觀念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培養創新型的學生”、“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轉變師生關系”等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下的教育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以往的“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學者。我們要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要把“教學生學”轉為“教學生會學”,真正做到授學生以“漁”。
4.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學習上存在差異是客觀現象,作為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教育對象,把榮譽給每一個孩子。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名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5.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學高為師,身正是范。”學識與品德永無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古往今來,從教人員無論社會上稱之為“先生”還是呼之為“教師”;無論眾人評定他們社會地位是高,還是低;無論領到的薪水是多,還是少;在人們的眼里,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二、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1.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阻礙孩子深造
一直以來,“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就在廣大農村家長的心中根深蒂固,并影響著自身教育觀念。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上一份工作,一輩子衣食無憂。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孩子的愛好、發展都是在家長預先制定的框架內建立的,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空間,其未來發展可想而知。
2.農村重男輕女,女孩接受高等教育的少
農村重男輕女自古以來就有,男的可以去學校上學學習,女的在家里學做飯,洗洗衣服,打掃一下衛生,這種比較封建的思想現在還有存在的,只是極少一部分,這種重男輕女是一種不平等的概念,限制了女性人身自由,重男輕女的觀念都是通上一輩傳下來的,可能是因為男的是家庭中頂梁柱,具有收獲經濟來源,能干更多的農活,因為女人的體力不如男人的好,做一些比較輕快的活更合適。造成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即使現在,好多西部農村,還有少部分女孩子沒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孩子少之又少。因此,要通過網絡,媒體宣傳,培訓的形式要教育家長轉變重男輕女的這一惡毒思想。
3.留守兒童與獨生子女問題引起家長觀念的落伍
近年來,不少父母外出打工,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于是把孩子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形成了隔代教育現象,產生了不少問題。而祖輩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遠勝于父輩家長,祖輩家長對孩子的了解、觀察遠不如父輩家長,祖輩家長的教育觀念更跟不上現代教育觀念的提升步伐,以致于影響了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