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偉
◆摘 ?要:素質教育的深入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一點是需要把教學和生活融合,確保學生既能通過學習感受生活,也能借助生活輔助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陶行知生活理念越來越受重視,并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本文簡單分析陶行知生活理念,并就基于其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理念;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是傳授語文知識和培育感情思想的基礎科目,一直以來都對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極為看重。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生活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并與語文教學產生了緊密聯(lián)系。如何基于生活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繼而促使語文教學能夠更加深入地踐行生活理念,貼合素質教育需求。其中,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理念更是廣受贊譽,同時也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值得廣大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多加嘗試與應用。
一、陶行知生活理念概述
陶行知生活理念是指將生活與教育聯(lián)系起來,讓二者能夠互相融合、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及生活實踐能力的先進理念,同時也是和當代素質教育需求緊密貼合的科學理論。陶行知生活理念強調生活與教育的緊密聯(lián)系,要求將生活等同于教育,把生活融入教育體系,讓學校成為小社會,從而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高,讓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得以大幅增長,并能在此基礎上為學習提供幫助。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無疑是最適合踐行陶行知生活理念的學科,其本身就需要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及情操進行培養(yǎng)和陶冶,自然少不了生活的支持。在于生活脫節(jié)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充分理解語文知識內容,更難形成良好情感體驗,不能有效學好語文。總而言之,融合陶行知生活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強調基于實際體驗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體驗知識,并能利用知識指導生活。
二、基于陶行知生活理念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基于生活調整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課程重點都放在語文知識的提高上,對其它層面目的關注不夠。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目標需要得到全面完善,構建起更為全面的、綜合化的目標。結合陶行知生活理念,則需要推動教學目標的生活化發(fā)展,以更加生活化的目標吸引學生興趣,從而促使實際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改善。對此,教師需要在傳統(tǒng)目標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生活經(jīng)驗、興趣愛好、心理狀態(tài)等,根據(jù)生活對課程目的加以適當調整。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于,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成績唯一的準則,更加強調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利用更加豐富的生活化目標吸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這樣能讓學生能夠從一開始就抱著正確的認知對待學習,并通過學習促進自身學科水平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養(yǎng)成良好習慣,真正做到將生活與教學融為一體。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生活內容和經(jīng)驗
基于陶行知生活理念對小學語文小學進行創(chuàng)新,必然需要涉及到教學內容層面的創(chuàng)新,而最主要的創(chuàng)新點就體現(xiàn)在生活內容與經(jīng)驗融入課堂教學。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都是以知識點作為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固然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水平及人文素養(yǎng)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缺少生活內容及經(jīng)驗支撐的情況下,學生往往難以準確理解知識要點,更慢充分感受思想情感。這樣一來,他們難以高效完成學習,而且無法提高自身人文素養(yǎng)及生活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將生活內容與經(jīng)驗融入課堂教學,一面使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吸引他們的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一面借助生活經(jīng)驗輔助學生以更加簡單的方式理解知識,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師需要在日常做好素材搜集工作,通過日常生活、報刊、電視、文學作品、廣播、網(wǎng)絡等搜集合適的生活素材,并在總結后將這些素材融入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促使他借助生活更好地進行學習。
(三)構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不但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海量素材與內容,更衍生了了十分高效的教學方法,就是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法。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思維能力較弱,同時生活經(jīng)驗較為欠缺,難以有效理解干癟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無法充分把握語文教學中傳遞的各種思想情感。而教師通過構造、模擬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處于各種模擬狀態(tài),這不但可以大幅強化學生學習及探索欲望,還能幫助學生更加簡單地理解知識要點,把握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學《稱象》時,教師準備了帶托盤的秤、小木塊和大木塊,并且大木塊太大而無法放到托盤上稱重。依靠這些道具,教師為學生構造了生活化的模擬情境,讓學生能夠直接感受稱象中蘊含的智慧。
(四)推動語文教學擺脫課堂束縛,融入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理念下,語文課堂應當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但生活要進入語文教學,同時語文教學也要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故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擺脫課堂束縛,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甚至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帶著學習的心態(tài)進行觀察、感受和感悟。例如在教學《柳樹醒了》時,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校園內的柳樹,并讓學生根據(jù)課文進行對照,將教學內容用于生活之中。
三、結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陶行知生活理念是當代教育的重要、先進理念,已經(jīng)語文課堂中得到普遍實踐。教師在實際應用該理論展開教學時,首先需要基于生活對課程目標進行適當調整,然后通過把生活內容及經(jīng)驗融入教學,構造具有實踐性的情境,擺脫課堂與教室束縛等方式,全面推動教學與生活的深度結合,從而促進教學水平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岳婷婷,梁玉敏.陶行知生活教育對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分析[J].智能城市,2017(01):192-193.
[2]陳艷清.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00265-0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