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芬


摘要:目的:探討CCU護理途徑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本組患者均行支架植入術,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給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給觀察組患者給予CCU護理途徑,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96.08%)高于對照組(78.43%),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19.61%),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術時,給患者采用CCU護理途徑進行護理,對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均有著積極的作用,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CCU護理途徑;冠心病;支架植入術;護理滿意度
心臟支架植入術的廣泛應用給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其不但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還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對心臟介入手術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有著較好的效果,在對患者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CCU護理途徑是一種較好的護理措施,其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醫院的整體實力[1]。本次研究選取了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對CCU護理途徑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本組患者均未合并其他嚴重的疾病,如感染、腫瘤等。并且均符合支架植入術指征,行支架植入術。將本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4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3.52±6.21)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25例,年齡53~75歲,平均年齡(64.01±6.59)歲。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 給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略)
觀察組??? 給觀察組患者給予CCU護理途徑。包括:(1)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患者感覺舒適的體位,大多為臥位,此種體位不但能夠緩解患者腰酸背痛、腹痛腹脹等癥狀,還能夠對術后排尿困難等不適癥狀進行有效的預防。護理人員在術后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左右,先指導患者平臥,2 h后再協助患者變換為側臥位,每間隔2 h協助患者變換一次體位。術后12 h后可指導患者坐起,術后24 h當患者無并發癥發生,則可指導其做一些輕微的下床活動,注意要對活動的幅度進行控制,尤其是術側肢體的活動幅度不宜過大。(2)護理人員要及時告知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對身體康復的重要性,如翻身活動能夠有效促進胃腸的蠕動,將腹脹腹痛等不適癥狀的發生率降到最低。在進食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半臥位,此種體位均為患者方便進食提供了基礎保障,患者通過進食,吸收到了各種營養成分,更好了滿足了術后各項活動的需要。在術后6h后,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輕微的活動鍛煉,減輕了患者的不便和痛苦,這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等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3)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當發現有異常情況發生時,要立即上報主治醫生,進而給予合理的處理,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包括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在滿意度方面,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本次參與研究的患者進行調查,本次發出102份,收回102份,回收率100.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
2結果
2.1比較兩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96.08%)高于對照組(78.43%),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19.61%),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討論
3.1CCU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冠心病患者其血管狹窄甚至閉塞,極易導致區域性心肌缺血、損傷以及壞死等,進而會引發室性心律失常。此時即便是成功的PCI術也并不能立即對心肌缺血的情況進行糾正。加上患者對手術所表現出來的恐懼、焦慮等情緒對交感神經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重了心肌缺血的程度,進而誘發了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發生。CCU臨床護理路徑的流程比較規范,并且便于執行,不但彌補了傳統護理路徑中的盲目性,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對工作的積極性,進而能夠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進行各項護理工作[2]。在CCU臨床護理路徑中,護理人員依靠了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表現為導向,根據患者的能具體病情給予了其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并加強了對患者病情的評估,給患者給予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患者緊張的情緒進行了緩解,進而使其心率趨于正常的范圍內,同時加強了對患者病情的觀察,給患者給予ECG監護,及時發現心律失常的現象,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3.2CCU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CCU護理路徑重點注重了對人員的整合,促使護理工作更加符合了生物-心理-社會這一現代化的醫學模式,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將“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更好的體現了出來。此種護理路徑的護理,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目標更加明確,進而能夠有計劃性、預見性和針對性的開展各項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在CCU護理路徑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了從入院到出院這種系統、動態和連續的指導和護理,增加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聯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進而提高了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3CCU護理路徑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
CCU護理路徑是護理人員所實施的一種個案診療的新模式,其是由路徑實施小組共同制定了一種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根據此方案為患者提供了有序的、標準化的服務。讓小組負責人員能夠一目了然的知曉各護理人員每天的護理目標以及具體的行為,進而對患者的護理做到定時、定人,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評估,使護理人員能夠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向患者提供主動性、連續性的護理,極大的減少了護理工作的中間環節,使各護理人員技術上的優勢和不足進行了互相彌補,進而為患者提供及時、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96.08%)高于對照組(78.43%),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19.61%),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周蕾凝[3]在研究中,選取了100例心臟支架植入術患者,給實驗組(50例)按照冠心病臨床護理路徑方法進行護理,給對照組(50例)按照常規醫囑進行護理,結果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2.0%)低于對照組(6.0%),并且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8.8%)高于對照組(91.6%),差異明顯。本次研究結果與周蕾凝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術時,給患者采用CCU護理途徑進行護理,對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等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建議將此種護理模式推廣在更多的臨床上。
參考文獻:
[1]蔣文娟.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的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6):132-133.
[2]楊麗娟.CCU護理途徑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01):116-117.
[3]周蕾凝.CCU護理路徑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術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04):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