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行政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效率的高低決定了高校各項工作的總體水平,因而提升行政效率已經成為當前高校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分析了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必要性,總結了當前制約高校行政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高校提升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徑,以期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行政效率;對策途徑
一、引言
高校行政管理是保證高校發展的重要基礎,反映了高校的決策能力和服務水平,其重要性已經逐漸得到高校管理者的普遍認同。在高校日常運行過程中,行政管理不僅需要處理各種常規性和突發性事務,而且要全面協調校、院、系、部等各級單位關系,要竭力保障日常工作溝通渠道的通暢,所以千頭萬緒的行政管理工作出現偏失在所難免。必須在廣泛的教育實踐中,認識到當前高校行政工作的弊端和局限,樹立正確的行政管理思想,從制度改革、人員管理、績效管理等不同角度入手,均衡行政工作各個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做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工作,從而切實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為高校實現人才培養、學術建設總體目標提供可靠的運行機制。
二、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高等教育經歷招生規模持續擴大以后,當前每年生源數量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所以眾多高校在高等教育市場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局勢,特別是綜合實力不夠強勁、辦學特色不夠突出的中、下等院校,將會面臨更加復雜激烈的競爭局面。高校要想順利擺脫生源危機,必須對外樹立良好的校園形象,對內加快全方位改革步伐,從而為高校實現突破性發展尋求機遇。提升高校行政效率,能夠大大節約高校行政成本,從而使人力資源、經濟資源、教育教學資源流向最佳位置,為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創造良好條件。提升高校行政效率,能夠有效減少高校運作不必要的時間消耗,有利于高校各項事務以更快速、更緊湊的形式展開。
(二)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
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不斷進步發展之下,我國高等教育無論是運行模式還是人才培養質量,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滯后性,逐漸難以適應時代進步的發展要求,所以對高等教育展開全面、深入改革,既是高等教育突破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下的必然選擇。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切入點,需要形成以學術科研、教育教學、行政管理等方面為代表的改革合力,從而提升高校發展實力。行政管理改革作為關鍵性改革內容之一,在諸多改革因素中起到重要的聯結作用,只有通過強有力的行政改革,才能真正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才能為其他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可能。
三、高校行政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行政機構設置的科學性不足
我國高校行政機構設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仿效政府機關,形成了“小而全”的行政格局。這種行政機構模式從表面上看分門別類、細致入微,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制約了行政管理效率,還會引發多種行政管理問題。高校日常行政工作中,很多時候一項活動需要多個部門協同完成,衍生出的權責問題也由不同部門分管,這就導致具體工作多頭領導,不利于決策實施,一旦發生問題又會互相推諉、難以追責。這種背景下,高校行政效率難以提升,行政管理成本也不斷攀升。而且行政管理機構臃腫龐雜,帶來的管理問題積重難返,對高校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形成明顯制約。
(二)行政人員的專業性有所欠缺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對于任何組織而言,“人”都是最重要資源之一,個體的水平與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組織目標是否達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同樣面臨這一問題。受到傳統行政事業單位影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存在鮮明的行政色彩,甚至某些高校還滋生了“官本位”思想,嚴重制約了高校行政效率的提升。具體看,高校很多行政人員缺乏服務意識,很少梳理、剖析日常工作中的問題,更不會從服務師生的角度主動探索工作改革的途徑和策略。高校管理者基本將目光集中在人才培養、學術建設等方面,忽略了對行政人員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提升,而且管理者對行政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無法對行政人員形成強有力的激勵作用,自然難以解決行政人員職業倦怠問題。
(三)行政管理機制不夠健全
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總體背景下,很多高校為了追求發展效益而盲目擴招,但并未建立起與之匹配的行政管理機制,不能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去看待廣大教育工作者,反而將這一群體看作高校運行的人力成本,這就直接導致很多行政管理工作無法兼顧教育工作者的合理訴求,難以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形成激勵效應。在當前高校發展管理模式下,行政工作的目標設立和職責確認主要依靠各種規章制度實現,從表面來看強調了行政工作的流程與秩序。實際上,機械單一的工作模式反而為行政人員滋生思想惰性提供了肥沃土壤。循規蹈矩、缺乏競爭意識的辦事風格,必然導致行政效率低下、組織目標難以實現。
四、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制度規范保障行政效率
高校行政工作瑣碎繁雜,時常出現突發性事務,必須依靠全面有效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工作流程、約束行政人員工作行為。崗位責任制依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特點和業務性質,進一步細化職責權限與工作標準,是一種差異化、高效化的崗位細分方式,應當在高校行政工作中全面推行,高校要制定相應制度,保證行政管理按需設崗、人崗匹配。對于提升高校行政效率而言,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不能只圍繞行政工作展開,還要充分考慮學術建設、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應當與學術委員會制度、治學制度聯合開展,以提高行政管理的實效性。
(二)加強對行政人員的培養管理
高校在開展行政人員培養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充分關注行政工作人員的工作困境和形式需求,幫助行政人員實現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的有機統一。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教育培訓工作。應當分別以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為單位,制定詳細的培訓方案,幫助行政人員夯實專業知識、提升業務技能,使行政人員能以更積極、更主動的態度投身于為廣大師生服務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對行政人員的考核管理。高校要以正面激勵為主、負面制裁為輔,充分肯定行政人員的付出與成果,對消極怠工、逃避責任等負面行為給予批評和懲戒,以便形成強有力的內外部約束機制。與此同時,高校還要努力提高行政人員工資待遇,為他們拓寬晉升空間,以便提高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將績效管理引入高校行政工作
首先,要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展開崗位分析。通過廣泛調研明確行政人員的工作范疇與職責權限,使高校行政人員在明晰自身權利與義務的基礎上,對績效管理工作保持更高的認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須將服務職能放在首要位置,全體行政人員必須完全摒棄以往“官本位”錯誤思想,以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為工作追求。其次,加強對績效分析的優化探索。制定績效需要以實際調研為基礎,堅持“依崗定責”,杜絕“一刀切”的工作模式,并且行政績效要由管理者和普通員工共同制定,從而保證績效計劃的公平、公正,績效目標也要隨著工作進度逐步提升難度,為提升行政效率夯實基礎。再次,加大行政績效考核管理力度。行政績效考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所以考核績效必須對個體行為形成強有力的規范約束,要與個體的職稱評定、職位晉升直接掛鉤。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深化,必然需要高效率、高水平的行政管理機構作為支撐。當前高校行政效率提升面臨的困難較為復雜,這為高校發展帶來現實挑戰,同時也是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著眼點。高校應當樹立迎難而上、銳意改革的決心與信念,正視當前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堅持通過全方位的優化探索,為行政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朱天攀.淺析民辦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1):87-89.
[2]杜漢東.淺談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和改善措施[J].智富時代,2018(4):239-239.
[3]萬勇,白喜文,郭忠興等.高校校院二級管理體制運行效率問題與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7):9-14.
[4]王澤豐,康遠志.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勝任力與工作績效的關系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
作者簡介
王志丹(1984.06—),男,漢,河南鶴壁韓國祥明大學行政學,碩士研究生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助教,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文化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