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恒
摘 要: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能夠有效對抗這一危機的主要途徑就是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為此需對旅游和文化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理解,以采用高效且實用性強的方法促過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將旅游進行升級轉變成旅游文化產業,由此生成一種全新類型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推動旅游文化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產業;關系;發展
旅游和文化均都是在經濟基礎上所形成的,然各自都可以滿足人們在物質文化生活中的需求,同時還可同時促進人類的整體發展,所以需主動促進二者的合理有效融合,由此構成旅游文化產業,推動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
1.對旅游產業政策進行不斷完善
旅游業屬于各國認可的關聯性高、聯帶性強并且輻射面廣的一種休閑綠色性消費產業,旅游業的消費屬于多層次,可持續并且綜合性強的消費。從相關調查可以看出,現時期綜合國力的較量,不但包含經濟力量、科技力量,同時還包含文化與民族精神。因此,只有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才可以展現我國文化優勢,才可以在國際激烈競爭當中,彰顯國家實力,確保民族文化安全,提升我國國力。國家如想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首先政府必須要給予大力支持,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因素。如果沒有國家支持,旅游文化產業不會獲得繁榮的發展。因為旅游文化產業屬于物殊性產業,尤其是文化產業,其為人們提供了精神素養,可以構建民族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思維。如此便需要積極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以政府的主導為主,并同時輔助市場運作,兩者相互結合,才可以促進旅游產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2.不斷擴大和刺激人們對于旅游文化產業的積極消費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們已從過去的溫飽問題向著小康生活不斷進取,在此情況下,便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上的基礎。由此對精神、文化、旅游便有了強烈的需求欲望。因為社會的進步,生活理念的變化,休閑現已成了人們生活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休閑屬于文化現象中的一種,屬于人們在工作下進行自我舒壓的一種方式。由此便產生了休閑文化,其不但對生活方式進行優化,同時也使人們對大自然及生命的態度發生轉變,這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旅游動機。在我國政治穩固,藝術創新不斷層出的情況下,由此為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旅游屬于文化驅使下的結果,所以在國家穩定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便會很自然的發生改變,由此產生了旅游欲望,旅游人數在不斷增多。在此情況下,我國緊跟時代發展,為人們提供了節假制度,這樣為旅游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3.擴大旅游主體促進特殊人群旅游文化的發展
現時期,青少年及學生旅游的選擇,及因受青少年或是學生影響而進行家庭旅游的,在國內旅游中占比非常大。怎樣有效利用好這一特點,為這一特殊群體創建旅游條件,把青少年這一旅游群體的旅游創建成學習和休閑相結合的方式,以此大力發展特殊群體的旅游市場。為此相應旅游機構需結合各年齡時期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及旅游意向,來為其提供最為適合的旅游服務,如此才可以更高效的調動青少年等特殊群體的旅游欲望。
4.對民俗文化進行開發以促進民族文化類旅游業的不斷發展
我國擁有56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而且各民族都有屬于自己民族特有的習俗和宗教信仰及文化,這些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文化內涵,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精神文化素養,不但能夠吸引城市人放下緊張的生活和工作而回歸自然,放松思想,同時對于外國的旅游人員而言,他來到中國除觀賞我國的美麗名勝山川,璀璨的歷史文化,及品嘗我國的佳肴,還渴望可以對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各民族的生活、娛樂、信仰、習俗等進行充分的了解。為此,需依據民族文化旅游本身所特有的輻射面廣、聯帶性強、消耗低、綠色環保的一些特點,主要以民族文化為基礎來開發民族文化系列的旅游活動。首先,需不斷創新思想,將民族文化同世界結合在一起,以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發展民族旅游。其次,需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最后需在開發民俗文化過程中,需重點突出特色,以創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5.對旅游開發模式進行合理的改進和調整
各事物其發展規律都是內外因素與主客觀條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結果,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機會,只有抓住機會者會獲得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如果想要獲得不斷發展也需結合這一發展規律,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現時期,我國政府為促進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相繼出臺了很多推動性政策,同時創建了很多平臺,鼓勵積極發展旅游產業。為此各地具有旅游開發條件的地區需因地因時制宜,抓住政府所倡導的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及東北老工業區建設、發展地區經濟及文化等政策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
6.總結
總體來說,只有緊抓我國化解金融危機,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的機遇,不斷挖掘旅游與文化內涵,合理理解兩者間的聯系,采用可行性措施,重視旅游文化內涵,將文化貫穿并落實于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確保旅游產業更具文化性,促進旅游與文化的高度融合和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