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設計隨處可見,設計已經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藝術和設計從歷史的溯源看本是同源,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離散所致。因此,他們之間存在著親密關系是不言而喻的。藝術與設計,前者天馬行空,后者建基與特定條件限制之下:藝術與設計是兩種不同方法,建基于不同環境,具有不同功能由于價值的文化學問,但是他們關系很密切,息息相關。
關鍵詞:藝術;設計;關系
無論是設計還是藝術,在不同的時代和社會都意味著不同的概念。中國最早的設計文化被認為始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嬴政重新設計了弓箭和刀戟,使其更加強大。因此,設計的概念是關于功能性的。藝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洞穴墻上的野牛插圖。它已經是一個表達式了。而藝術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則是從工藝美術中開始的。當陶瓷時代到來的時候,其他的設計和藝術都與工藝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藝術與設計的差異
在學校的課堂上,我們學習到了藝術史是從希臘的手工藝品開始。當你在制作它的時候,你就做出了一個表達式,你讓它變得美麗,你同時也給它賦予了功能,這是一種實踐經驗,也是一種技術。那么它們如何分離,以及如何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藝術家和設計師分享知識,如運動,創意,甚至過程,但是人們一致認為目的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創作一件藝術品的過程都是從一張空白的畫布開始的。一件藝術作品源于藝術家內心的一種觀點、觀點或感覺。他們創造藝術是為了與他人分享這種感覺,讓觀眾與之產生共鳴,從中學習或從中受到啟發。當今最著名(和最成功)的藝術作品是那些在藝術家和觀眾之間建立起最牢固的情感紐帶的作品。相比之下,當設計師開始創作一件新作品時,他們幾乎總是有一個固定的起點,無論是信息、圖像、想法還是行動。設計師的工作不是發明新東西,而是為了一個目的,傳達一些已經存在的東西。這個目的幾乎總是為了激勵觀眾去做一些事情:購買一個產品,使用一個服務,訪問一個地點,學習某些信息。最成功的設計是那些最有效地傳達信息和激勵消費者完成任務的設計。設計曾經是關于創造事物的技術、功能、美學的方法,設計的出發點是需求,考慮因素是使用場景、受眾人群,從而會引發風格、造型語意的選擇,目的是傳達明確的信息,使受眾和產品無縫對接,因此設計所定位的受眾時常是很“蠢”的,需要設計師做出各方面的調整使作品更明確。在設計成為社會的一個過程之后,設計思維就有了一個更大更重要的內容,設計所更多表達出的是一種思考方式。
至于藝術,什么是藝術一直是一個強烈而普遍的問題,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想法。《藝術的故事》這本書中所講,真的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從前,這些人拿著彩色的泥土,在洞穴的墻上畫出野牛的形狀,今天,有些人買顏料,為公司設計海報。把所有這些活動都稱為藝術并沒有什么壞處,只要我們記住,這樣一個詞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可能意味著非常不同的內容。你可能會讓任何一個喜歡一幅畫的人感到困惑,因為你會說他喜歡這幅畫不是因為它的藝術,而是因為它與眾不同。我們學習了馬塞爾·杜尚在小便池上簽名,然后把小便池倒過來,取名為“泉”,它就變成了一件藝術品。人們又一次混淆了什么應該是藝術,什么不應該是藝術。他對藝術的概念是,你不知道什么是藝術,你只能問什么時候是藝術。與設計相似,藝術是一種態度,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對我來說,設計是一種思考、研究、理解和追求人與環境之間聯系的邏輯行為,通過創造新事物的過程來解釋人類存在的意義。從社會學家的角度來說,設計來自社會性,你發現并解決問題,你重新思考周圍的環境,質疑它是否是我們與之互動的最終狀態。設計不是個人化的,而是從社會出發,為社會服務。藝術則完全相反,藝術是精神世界的投射,是可以不考慮受眾的自我表達,是升華到哲學世界的探索。藝術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的。因此藝術家更像精神領袖,是領導者而非服務者,所以藝術的起源是很私人的,只有藝術家自己才能理解。藝術可以走向更多形式,藝術的載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負載于其中的思想和精神。所以聯系它們與社會學的關系,我們就可以發現區別。
二、藝術與設計的關系
許多設計師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但你幾乎看不到設計師把自己當作設計師。很多時候,設計師和藝術家都在分享知識。從20世紀開始,雷蒙·洛伊威(Raymond Loewy)提出了“應用藝術”的概念,在德國包豪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實踐。與應用藝術相分離的還有更注重美學的美術。如今,設計和藝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兩者交織重疊、盤根錯節。由于學科的交叉,有很多領域是與藝術和設計共享的學科。例如電影,你需要對藝術有很好的理解,你還需要良好的溝通設計技巧,了解信息是如何通過視頻、音頻,傳遞到人的大腦,并設計出一種表達方式,將所要表示的信息傳遞給人們。
藝術與設計的聯系在于它們共享美的法則。節奏與韻律,制衡與張力,整體與細節,矛盾與沖突,各種對立統一的動態平衡讓美充滿層次。但無論從設計或從藝術發展軌跡來看,設計與藝術始終是相互滲透并相互作用的。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達芬奇,他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雕刻家、建筑學家、氣象學家、物理學家、工藝師等。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設計在分離的同時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藝術是感性的,給人的是美感與享受。藝術是為我,為共性而個性,從而達到人類精神升華,這才是藝術的真正目的。而設計就是把圖象經過思維處理過的,是理性的,能賦予作品某種意義,能把自己的思維想法表現出來的,并傳達給別人的。簡單點說,藝術是為我的,十分個性的自我表達行為;設計是為他的,立足于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張睿(1993.7-),女,漢族,籍貫:遼寧撫順,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 美術學專業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