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鄉村生活條件也在初步提升,而農村的教育工作也成為了各界關注的重點。在農村的初中教學中,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也不可忽視。學校、老師和家長何如正確引導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仍然需要不斷探索,本文就農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展開探討。
◆關鍵詞: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心理教育
初中是一個孩子正處于身體和心理雙重發育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叛逆和迷茫,而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由于父母從小不在身邊,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孤僻、自卑、敏感等心理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就會出現逃學、厭學、不遵紀守法等現象,因此,班主任作為整個班級的核心,就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心理引導,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夠健康成長。
一、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現狀
留守兒童一直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群體,不僅是農村會有留守兒童,城市也有這樣的群體存在,但相比較城市里住在爺爺奶奶家的孩子來說,農村的孩子更多是留守在學校。有的家庭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無力照顧,因此將孩子寄宿在學校;有的家庭由于父母離婚,然后離開農村重新組建家庭;還有的家庭父母因為意外離開了人世,令孩子從小就失去雙親等等,這種種原因就讓十幾歲甚至幾歲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首先是缺乏父母的教育,由于家里爺爺奶奶的思想落后,再加上行動不便,只能勉強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對于學習方面的教育微乎其微。有的老人還會溺愛小孩,孩子做了錯事也沒有加以管教,而是任由其發展,這就會造成孩子在學校內無法遵守紀律,出現打架斗毆等現象。其次,這些孩子由于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性格膽怯孤僻、情緒敏感、冷漠待人等現象,他們內心的情感和困惑無處發泄,一旦遇到任何刺激,就有可能做出過激的行為。最后,由于留守兒童家庭居住偏遠或是家中沒有監護人,安全方面也不能得到保障,特別是十來歲的孩子,自我安全意識不充足,再加上心靈受到創傷,人身安全也存在一定隱患。因此,學校和老師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注、教育刻不容緩,社會對于留守兒童也應該更加重視。
二、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
(一)完善班主任的理論知識,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核心,對于孩子的影響力是十分關鍵的,而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工作不能只依賴于學校的心理老師,尤其是農村中學在沒有心理老師的條件下,對班主任的要求就更高了。首先班主任需要有充足的理論知識儲備,在面對孩子表現的種種現象時,可以及時的判斷出孩子屬于什么心理問題,然后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工作。同時在教導過程中,班主任還應該采用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不斷學習改進,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其次,在教導過程中,一定要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心理輔導方式,并且要有計劃有根據的定期進行,不能所有孩子一概而論的統一輔導,這樣效果不僅不明顯,還會讓孩子產生排斥心理。最后,在心理輔導后要對孩子的個人隱私進行保密,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老師敞開心扉,且讓孩子有了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安全增添一分保障。
(二)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用愛感化學生
留守兒童無論是什么家庭原因造成的,普遍現象都是缺乏關愛,但班主任不能用一種關愛去對待所有學生,因此就需要老師了解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況來酌情從不同角度進行關愛。班主任可以聯系學生的監護人,建立一個檔案冊,實際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留守原因,這樣一來,當學生找老師傾訴時,老師也會有相應的情感切入點。其次,班主任應該在教導過程中扮演知心姐姐的角色,用真情和愛去感化學生,彌補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的溫暖。在學習上,班主任對于孩子的教導可以像母親那樣嚴厲中帶著慈祥,且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對于年紀較小的初一學生,還可以在衣食住行等問題上進行相應的指導。最后,當有的學生因為孤僻、自卑而不敢與老師交流時,班主任可以主動詢問,當有些內向的孩子出現不好行為時,要及時制止并且正確引導。因此,在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中,班主任應該用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學生,用真切的關愛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在學校也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把校園當做一個大家庭。
(三)定期開展心理教育班會
除了對于個別學生單獨的心理教育指導外,定期的心理教育班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班會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讓內向的學生更加勇敢,大家可以在班會中暢所欲言,無論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是學習中的困難,然后班主任進行相應的指導。在良好的班會環境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學習理念,讓學生正確對待彼此的優缺點,避免出現拉幫結派或是同學間相互欺負的現象,讓學生能在一個正能量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三、總結
少年強則國強,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因此對于正處于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心靈上的正確引導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班主任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外,家庭、社會也應該與學校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關愛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高翔峰.淺論班主任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學生的心理輔導[J].中華少年,2017(36):299-300.
[2]盧牡.用心守候 ?給孩子一份溫曖——淺談農村初中班主任關愛留守兒童的問題及對策[J].漢字文化,2018,No.203(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