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教育的主題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中職學校要教會學生三大本領,“一是學會做人;二是學會做事;三是學會學習”。素質教育成功的基礎是有明確具體的培養目標,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就是班主任。
◆關鍵詞:班主任素質教育
班級是學校里最基本的單元,班主任是這個大家庭里的家長,是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這個家庭狀況如何,其中每一位成員表現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決于班主任的調節與引導作用,取決于班主任工作的內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強度。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對于學生素質的發展與提高起著極大的影響作用。
一、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
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應該把班務工作的立足點放在提高學生的素質上,通過素質教育加強班風建設,學風建設,從而帶動其它各項工作。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班主任應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不斷召開主題班會,強調學習、紀律,衛生、安全、人才需求等方面的知識。通過積極組織班級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讓學生有事可做,在做事中得到鍛煉,做事中獲得提高。通過不斷引導、教育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素質這個概念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產生增強自身素質的內在動力,使素質教育有目標,有活力。使學生能夠做到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能夠朝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生存競爭意識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人才的需求。所以,作為中職學生,不僅要有很好的思想素質,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
(二)群體和諧意識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群體組合而成的大群體。我們的受教育者,遲早必將進入這些群體之中,并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另一方面,職業學校的大部份學生養成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形成忽視群體觀念的現象。他們不重視周邊的小環境,更忽視社會這個大環境,不管是思考問題還是處理問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這就與社會的人才要求矛盾。這樣的人進入社會,只能在社會生活中碰壁。因此,讓學生明白群體和諧意識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二、規范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澄清思想認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從本質上說,它是提高學生個人素質的基礎工作,是勞動者基本素質培養與提高的一個過程。沒有堅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就不可能當好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人員。因此,班主任必須讓學習與提高素質掛鉤,讓學習與就業掛鉤,讓所有的同學都有一個健康的學習目的與持久的學習動力,有搞好學習的決心與行動。只有加強學生的跟蹤,不斷深入教室和宿舍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情況,對問題學生及時進行教育和處理,真正做到學生的良師益友,才會把學生的身心引導到學習這個中心任務上來,班里的一些違紀違規現象才會大大減少或基本消失。
(二)從集體主義入手,培養思想素質
科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工具,只有給它安上思想品質的導航標,它才能造福于社會,服務于人類。有一些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家長愛護備至,加上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與自身缺乏鍛煉,在思想上養成了唯我獨尊、唯我獨是、斤斤計較、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與同學缺少親和力、對別人缺少忍讓性的性格特點。對于這種情況,班主任應當從集體主義入手,幫助同學走出以我為中心的思維怪圈。因此,作為班主任,必須加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引導學生首先樹立班集體的意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加強學生團結意識,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責任心、榮譽感、約束能力、奉獻精神,可以讓每名學生擔任值日班長和其它班委,了解班干部的辛苦,在工作中學會理解、包容。同時通過班干部各種鍛煉,使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為走向社會、走向成功,奠定一個不可缺少的個人素質基礎。
(三)抓好學生養成教育,塑造內在氣質
良好的氣質與高雅的風度是一個人日常行為長期積累的結晶。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都不大,還具有可塑性,是形成這種良好素質的最佳階段,作為班主任要從兩個方面予以引導。首先,要抓好初始階段,抓好新生入學的學前教育,強化學生管理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這是一個具有奠基性意義的時期,抓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是嚴而細的具體要求,從思想到學習、從紀律到衛生、從課堂到自習、從教室到宿舍、從校內到校外、從五天學習時間到周末休息時間、從學生儀容儀表到個人整體規范。
(四)創造輕松環境,營造和諧氣氛
在班級這個大家庭里,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工作也需要嚴肅認真、規范扎實,但這決不意味著整天陰沉著臉不露聲色,或者動不動發脾氣、婆婆媽媽。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懾服學生,又要有意識地去營造一種和諧氣氛,班主任內涵式教育與學生主動性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督促素質教育的落實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自控能力差,加之一部分同學自覺性不強,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與設計的目標往往有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觀察同學們的言行,要經常深入學生宿舍和教室,勤于了解學生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地糾正,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同時還要經常地對發生在學校里、社會上及報紙上報道的一些典型事例進行分析評斷、論證是非,使學生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認識,從而走正腳步,不斷前進,努力培養社會所需要的符合型、技能型、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魏書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1993.
[2]賴新元主編.學校德育工作指導手冊.
作者簡介
李廷彩(1978.06.16—),男,漢族,籍貫:昭通市永善縣,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云南省普洱衛生學校黨政辦主任,物理講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