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春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們思維的工具。尤其是在現代化信息社會中,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實現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是普及文化教育,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項基礎工程。因此,語文學科必須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重視它的工具性的一面。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把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放在首位。總結我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小學語言文字如何訓練:
一、要提升語文教師意識
對我們課堂的實踐者教師來說,訓練意識比語文功底更重要,眾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由優美的文字構成的,正是通過這一個個語言文字符號,學生才從中學得了知識,獲取了信息,增長了能力。許多優秀的教學案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能夠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思考、辨析,以領悟其中的規律性,并聯系生活實際練習運用。從細微處彰顯一個語文教師的知識功底和訓練意識,用善于發現的眼光在教材里能處處看到“語文”,在備課和上課中時時不忘訓練。
二、要準確定位訓練目標
備課時選好訓練點的關鍵是認真閱讀課文,即“細讀文本”。語文教師應當以普通讀者、教師、學生三種身份細讀教材文本。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大致要經過感知、理解、賞析、遷移這幾步,教師備課也要親歷這樣的過程。訓練點是在教師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過程中逐步確定下來的。
要提高語言訓練的效果,就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教學目標體系,這個教學目標體系是由“新課標對該年段提出的總的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一個課時的教學目標”這幾部分構成的。這就要求我們進行語言訓練時必須有明確、適度的訓練目標,并使教師“教”的目標內化為學生“學”的目標。
訓練目標的確定要到位卻萬萬不能越位。所謂“越位”,就是指語言訓練超出課標和教材的要求,脫離學生的實際,盲目地拔高訓練要求,這樣不僅使訓練如過眼云煙,流于形式,而且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言傳身教率先垂范
教師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教師通過言傳身教,在學生心田播種知識的種子與做人的良種。首先,語言應聲情并茂。“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師的語言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就要以聲傳情,反情于聲,聲情并茂。教師帶著感情教,滿懷深情說,學生感情的潮水便會涌上心頭,直至一吐為快。其次,教師的語言應豐富多彩,有新鮮感,重在學識上下功夫,文化上打功底,學習語言積累詞語,豐富詞匯,為學生做好表率。三是娓娓而談,敞開心扉,或敘或議,目中有人,語調平和,字字句句輕叩學生的心弦,就如小河淌水,淙淙潺潺,悅耳動聽;猶如春風化雨,吹拂學生的心田。娓娓而談,語調和諧,遣詞造句講究些。四是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幽默風趣。如果教師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與理趣結合起來,那么課堂便會充滿笑聲。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機運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要扎實語言文字訓練
教師語言內容上的準確、清晰、真誠、形象、生動、幽默、通俗易懂,以及語言形式中的音調、音量、節奏等的和諧統一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抓住時機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
1、有的放矢,循序漸進
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有目的地選擇訓練項目,使之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段篇的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能力。一是訓練內容的設置目標明確,根據不同的課文以及《課程標準》對各年級段的要求選準訓練點。二是突出學法指導。三是訓練目標與檢測效果相對應。四是面向全體,綜合訓練。
2、思維、語言并駕齊驅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語言文字訓練中注意發揮思維優勢,指導觀察,啟發想象,能促進語言的發展。一是觀察圖畫,訓練語言。這特別適合低年級。如“看圖寫句子”是一種圖意與句意,形象和文字有機結合的課型,教師從觀察圖畫入手,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二是可創設情境,訓練語言。通過教師語言的描述,把學生帶到具體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想象,憑借內心的感受,并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也能達到訓練目的。三是啟迪聯想,自由發揮,訓練語言。學生通過聯想,對詞、句認識更具體、生動,對詞、句的理解也更靈活、深刻,學生語言也能得到發展。四是訓練句式,訓練語言。首先將理解句式和掌握句式有機結合,再逐層深入,詞連成句,句連成段,段連成篇,完成整個訓練系列。
3、狠抓“記憶——積累——運用”三環節
語文教學中,抓住“記憶、積累、運用”三環節,這取決于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與學科的目的、任務。一是培養記憶能力。通過多讀、多背,牢記范文中的語言材料,抓好“朗讀、熟讀、背誦”等訓練的基本途徑。二是注意語言材料的積累。積累是逐漸聚集,逐步消化、吸收、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習語文關鍵要注重點滴積累,可摘錄和課外搜集好詞好句,記住詞語,句子的語言環境,也可摘錄片斷。總之在理解辨析詞義的基礎上積累詞匯,掌握多種方法記人記事,豐富表情達意的技巧。三是加強運用語言的訓練。語言訓練的內容是全方位的,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應有機地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應表現在是否打破了舊式格調而獨具匠心,是否考慮了所學句式、詞語符合所處的語言環境。
另外,對學生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除語音標準,語法規范等基本要求外,還應在學生表情達意中的語言的準確性,是否合符邏輯,是否靈活,是否富有情感上下功夫。
總之,加強學生語言文字訓練,這是一個四季常青的課題,我們應不斷探索、改進,力爭尋求最佳的訓練方法和途徑,使之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