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高中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來講,如何發現其當中誤區,提升教學效率呢?帶著這一想法,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自身從事多年高中語文教學實際,從中探索如何解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誤區,提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誤區
(一)教師閱讀教學的誤區
1、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內容缺乏新穎性。
為了應付高考,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將目標集中在知識技能的獲得上,而忽視了德育目標、情感目標、美育目標等的教育,致使生學的閱讀能力得不到發展;此外,在教學內容上老師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的需求和特點,沒有從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生閱讀興趣出發來理解和挖掘教材內容。
2、依賴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
針對小說閱讀或散文閱讀題所提供的參考答案,有些老師認為,答案會限制學生的解題思路,阻礙學生發創造性思維和散性思維的發展;但更多的老師認為閱讀題所設置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答題方向和把握文章主旨。甚至有些老師認為,現在學生作業繁多,學習壓力大,有答案可以減輕學業負擔,有時學生來不及思考,抄一遍答案也是有點印象的。正是在這種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很少再多問一個“為什么”。這種做法和想法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方法陳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部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教師講課死板,所選文章也不夠精美,學生對課堂缺乏興趣。學生普遍要求能提供更多更精美的文章,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地選擇閱讀。但在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占主體地位,他們用講解來分析文章的字詞句篇,或者是結合高考題型設計幾個問題給學生,沒有完全開啟學生的思維。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學生閱讀訓練的誤區
1、對文章理解不透徹。
無論是詞句的理解還是主旨的把握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難以回答得完整準確。閱讀積累不夠,視野不夠開闊,文學底蘊欠豐厚。
2、不能“學以致用”。
判斷文章體裁,運用相關文體知識鑒賞文章、思考問題,應是學生閱讀思維之一。但是,學生閱讀過程中卻難以將課內所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課外自主閱讀能力,不能有效地實現“學以致用”。
3、認為閱讀訓練成效小。
學生喜歡做客觀題,他們認為做客觀題花費時間少,成效相對顯著。做像小說閱讀或散文閱讀這樣的文章,他們覺得費時,而且得絞盡腦汁,有時不一定答到要點上,所以效果不顯著。其實不然,閱讀訓練一定要多讀多練,才能培養語感。只要學生肯在文本閱讀上花時間訓練,并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其實得分率不見得會低于客觀題。
4、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語文學習的一大內容就是語言學習。而當前許多高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文章看得懂,但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該現狀令人堪憂。
二、探究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注重對文本的閱讀積累
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傳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這為閱讀積累的重要性作了關鍵的腳注。從語文教材的選用看,必修一至五,《外國小說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論語>選讀》等八本書選用了很多文質兼美的佳作。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品讀、理解、感悟、鑒賞,甚至背誦這些名篇佳作。讓學生從這些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從而內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品位。特別是教材中選用的我國古典名篇佳作,更要引導學生從傳承祖國文化,完善自身人格的高度去認識積累的重要性。
(二)提高學生的細讀與鑒賞能力
無論是哪類文體的閱讀教學,都離不開對語言的品味。舊理念下的“架空分析”和新理念下走極端的“思想漫談”式,其實都忽略了一點,“語文”姓“語”。離開了對語言的品味,離開了與文本的“親密接觸”,閱讀教學就會走向空洞。對此,半個多世紀以前,朱自清先生在《<文心>·序》中已有很精辟的論述:“讀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獲得而忽略語匯的擴展,字句的修飾,篇章的組織,聲調的變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所獲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為思想也就存在于語匯、字句、篇章和聲調里;高中學生讀書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將書里的話用他們自己原有的語匯等等重記下來,一定是相去很遠的變形。這種變形必失去原來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輪廓,沒有什么用處。”所以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的細讀與鑒賞能力。
(三)鼓勵學生個性閱讀與探究性閱讀
個性閱讀,即學生從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這種個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后深入地學習語文打好基本功。當然,個性閱讀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可以指定讀物,做到統一閱讀,各自理解,教師點撥,提倡個性感悟與評價;也可以是抓大放小,在一個大文體或大范圍里,任學生自選讀物,各取所需。這樣可以讓學生有質疑的自由和見仁見智的自由。學生可以廣泛瀏覽,收集資料,摘要分類,分析比較,開掘發揮;既可以誦讀名篇佳段,好詞好句,又可以深究其中的豐富內蘊,體會寫作的技巧;還可以感悟人生,認識社會。
(四)創設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1、教師要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
平等意識缺乏的教學會造成話語霸權充斥課堂,使課堂出現“灌輸式”的教學現象:教師教,學生被教,教師思考,學生記錄教師的思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學生純粹只是客體。這樣的教學必定是獨斷的、呆板的教學。而平等意識引導下的探究式教學,必然會出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見解和智慧的不斷地相遇、碰撞和交融的現象,這樣才會使教學過程更富有生機活力。
2、教師應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強調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不同觀點的互相尊重,從而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的師生平等對話是允許有不同聲音的,教師不但不應排斥不同聲音,還應認為正是這師生、生生之間思想、觀點和見解上的差異性的存在,才使得閱讀教學得以進行和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林華.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08期
[2]張棟.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
[3]劉旭新.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學語文》,2008
[4]樊桂霞.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時代教育,2008(09)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靈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