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問題與對策
前言
隨著互聯網的高度普及,“讀圖”時代正式到來!人們的閱讀習慣開始由單一文字轉變為圖文結合,并且對其美感和內涵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新需求。但是,由于受到生源質量下降、培養目標模糊、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模式單一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高職院校在平面設計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一、我國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平面設計除了要在視覺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廣大的消費者轉達一種信息或一種理念,因此在平面設計中,設計師不僅要注重表面視覺上的美觀,更應該考慮考慮信息的傳達。這就對設計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然而,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眾多高職院校在平面設計教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相關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1.教材質量良莠不齊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平面設計缺乏統一的、先進的教材。市場上相關教材則存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這些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的教材中,真正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的高品質教材少之又少,很多教材知識點已經過時,與社會嚴重脫節,并且缺乏實踐性和趣味性,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挫傷。
2.教學理念存在偏頗
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一方面為平面設計提供了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平面設計的原創性。特別是PS,CorelDRAW、AI 等圖文處理軟件的廣泛應用,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學習平面設計只需要掌握這些軟件的操作技巧即可,從而忽視色彩搭配、明暗處理、空間構成等基礎美術課程的學習。這種嚴重偏頗的教學理念導致很多學生只會操作軟件,而不會創意構思,色彩感受能力弱,結構造型能力差,更無法通過創意來表達信息或理念。
3.教學模式脫離實踐
平面設計本應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實踐活動,畢竟每一個人對于“美”的感知都不一樣,傳到信息和理念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是,在傳統的“配給制”教學模式下,“我講解,你聆聽,我演示,你模仿”的教學流程,嚴重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依樣畫葫蘆”地被動模仿,導致所有學生的作品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獨特性和創新性。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喪失了職業核心能力,根本無法適應變化發展的市場需求和瞬息萬變的行業需求。
二、解決我國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相關問題的具體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
“互聯網+”時代,相關圖文設計軟件的廣泛應用無可厚非,但是,教師務必讓學生明白的一點是:功能再強大的軟件也無法替代人類的大腦。軟件不過是設計師手中的一個工具,只能作為設計工作的一個環節,而無法代替全部過程,前期手繪草圖更有利于思維發散和創意表達。因此,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非常重要,教師務必高度重視學生手繪能力的培養,在每一次項目設計之前都要用手繪設計草圖進行頭腦風暴,并適時舉行手繪設計草圖大賽,手繪創意草圖展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手繪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營造更專業的學習氛圍。
2.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載體,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育部門和相關專家、學者以及教師等,一定要在充分考慮設計行業相關崗位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結合設計行業對于設計作品的最新需求,與設計行業各大企業共同討論,對平面設計教材的內容進行選擇、更新、組織和編排。務必使得教材既能夠突出理論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又能夠突出實踐操作的職業性。
(1)教材定位。教材定位要對接行業工作,系統地分析平面設計專業面向的崗位工作要求,聚焦行業最新技術和技能。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一般在生產一線從事平面廣告設計、圖片處理輸出,室內外廣告牌的制作等工作,需要有較強的創意設計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草圖繪制能力,需要有使用設計軟件進行圖像處理的能力。這就要求教材必須以平面設計的職業能力為中心,強調培養學生創意、手繪草圖、圖片處理等多方面的職業能力。
(2)內容選擇。教材內容既要包括平面設計崗位相關技能、標準規范,又要涵蓋職業核心素養。突出行業特點,突出平面設計的常用步驟、方法和技巧,突出各種工具材料的使用和工作流程,突出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保證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和系統性。同時要選取有針對性、學生感興趣的案例,設置學生能夠學并且愿意學的項目,讓學生在主動的學習過程中,有效提高平面設計能力。
(3)組織編排。教材組織編排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教材的編排應該要基于工作過程和“項目化設計”理念,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思路科學編排,要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職業成長規律。
3.創新教學模式
當前高職院校平面設計教學最大的困境就是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崗位需求。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必須從源頭上創新教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1)創新教學組織方式是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舉措。在“產教融合”“現代學徒制”等理念的指引下創新教學組織方式,遵循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不斷嘗試“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方法,促進崗位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進行項目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頭腦風暴等多種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2)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能為學生提供真刀真槍的實踐鍛煉平臺。工作室技能大師的選聘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陣地。組建技能大師工作室是培育現代平面設計高技能型人才相當關鍵,要選擇在當地廣告設計行業有一定影響力,具有較高的平面設計能力,獲得過全國性技能大獎的行業專家作為工作室技能大師。
(3)產教融合是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由“政府主導”轉為“校企主導”,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政策變化,對未來校企合作的走向將起到引領作用。建立校企之間信息共享平臺,共享資源。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向要和企業的用人標準共享,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踐基地,實現校企協同育人,一舉多贏。
三、小結
平面設計教學必須與時代接軌,必須和行業相連,作為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學科教師,務必在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夠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的優秀設計師。
(作者單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