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琵琶作為一個存活了兩千多年的古老的樂器,它的傳承也是文化的見證,它由鼎盛到衰落再到平緩,它的這個發展歷程也是歷史發展的寫照。琵琶的獨特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去學習它,傳播它,它的發展現狀雖然有些緩慢,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它的作用與地位一定會逐漸回升,在自己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帶領著民樂繼續向前發展,作為民樂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它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本文也是就琵琶藝術在民族音樂中的重要性所展開的研究。
關鍵詞:琵琶藝術;民族音樂;重要性
前言
我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音樂的發展史可謂極其豐富,它所帶給人們的是無限的魅力,而說到傳統彈撥樂器,人們首當其沖想到的就是琵琶,作為民樂樂器的一種,它的外形和專業技法及作品都經歷了時間的洗禮與改造,藝術形式不斷更新,傳統樂器受到不斷的沖擊,想要發展就要學會改變,民樂想要繼續發展也是一樣的道理,琵琶作為民樂之王,它可以增加民樂的豐富性,提高民樂的吸引力。
一、琵琶藝術的現狀
琵琶的記錄最早出現于東漢年,以存在有近2000年的歷史,作為如此古老的一種樂器,一路的發展也可謂是起起伏伏,在隋唐時期發展至頂峰,作為當時的樂隊領奏,當時的盛況可謂空前,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前進,新型樂器的不斷出現,對它的霸主地位發起了極大的沖擊,直到今天,琵琶的生存狀態,可謂是曲高和寡的最真實寫照。
我國的經濟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被提高,所以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給孩子報名參加樂器學習,但是由于琵琶的難度較大,也有一些其他原因的影響,導致學習樂器琵琶的人數并不是很多,從每年的樂器考級的報考人數就可以看出,報考鋼琴、小提琴、古箏等樂器的人數遠遠高于琵琶的考級人數,也是隨著這一狀況的發展,讓琵琶的處境越來越像被流放與“冷宮”。沒有足夠的群眾基礎,大多數的人們并不具備欣賞這種古典藝術的音樂素養,也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之后,半途而廢,因為琵琶太難學習,學生缺少堅持下去的毅力。所以為了保護和傳承琵琶這門藝術,我們要為之不停努力。
琵琶作為“民樂之王”,其在民樂中的作用可見一斑,就算經歷了如此長時間的發展與其他樂器的不斷沖擊,它的地位仍然存在,在民樂中的作用仍然不會被別的樂器所取代。
二,琵琶的作用
1.可文可武 一器多用
琵琶作為一個傳統的民族樂器,不但可以進行獨奏、合奏、還可以進行重奏,多種演奏形式它都可以完美駕馭,作為伴奏樂器,更是被應用于各種音樂形式之中,對于民樂來說,琵琶作為其中王者更是要讓它發展得更加枝繁葉茂。
琵琶的演奏文靜柔美、簡潔動人,以優美的曲調演繹出作品主人公心中的感情變化,營造出一個意境優美的琵琶樂曲,讓人心生向往。例如琵琶曲《潯陽月夜》,它是最具代表性的琵琶文曲,用優美的旋律描繪出一幅清麗的南方山水畫面,人們在江水之上泛著小舟隨波逐流,賞著優美的景色,看著陽光逐漸消失,月色照大地,水面微風拂過,泛起陣陣漣漪,這些變化都通過樂曲一一展現;琵琶的武曲氣勢恢宏,帶有很強的故事情節與龐大的結構,具有敘事性和寫實性兩個特點,《十面埋伏》應該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一首琵琶武曲了。
琵琶的以上作用為民樂的發展可謂是錦上添花,對這些最具代表性的曲子加以推廣,讓人們對琵琶、對民樂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美好的東西需要大家一起保護。作為文武雙全的一個樂器,它自身所蘊含的功能作用是百變且百搭的,對于任何一種形式的樂曲發展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
2.使美的展現更加完善
進行音樂演奏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感受到音樂的美,培養人們對于美的認知和欣賞能力。
琵琶的美也是有很多種的,柔情美、大氣美、高雅美、壯麗美,田園美等等,我認為,它能夠從古一直流傳至今近2000年,與它這種對美極致的表現也是分不開的。琵琶藝術對于美的展現是別的樂器所無法比擬的,很多古人對于琵琶的愛是很深厚的,白居易對于琵琶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描寫,就可見他對琵琶之喜愛,也可從詩句中看出琵琶的音色是多么的清亮,由它描述出來的那種美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它的這種美留給人們想象的空間是如此之大,讓人們對于描繪出來的美體會的更加真切。
琵琶對美的描述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音樂的表演中加入琵琶也增加了音樂表演的魅力,對于一個音樂作品由不同的樂器共同演繹它的意境美,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彼此合作共同演繹樂曲,展現出它的美與誘惑。
三,琵琶藝術對民族音樂的作用
琵琶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它的技法已經非常豐富,韻味也尤其獨特,音色的變化尤其多端,這也讓琵琶成為了較受人們喜歡的獨奏樂器,而它在樂隊中的獨特魅力也是無法替代的。
民樂在近些年的發展雖然得到了重視,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新生,但是商業化帶來的發展并不能夠盡如人意。學校對于民樂的教學是搬弄的西方音樂的教學方法,對于我國的傳統民樂并不是十分適用的教學方法,且在學校是并不會將音樂作為重點課程去教授,讓學生對于民樂的興趣和了解長度都逐漸的粗淺化;并且隨著西方音樂的流入,造成大部分年輕人對傳統民樂失去興趣;且我國民樂的發展更新太過緩慢,如今可以被人們提及想到的民樂代表作還仍然停留在《二泉印月》、《十面埋伏》、《賽馬》這些作品之上,一直重復不斷的演奏這些老曲目,觀眾也會出現審美疲勞,所以改變這種概況就需要對民樂進行新的創作。
琵琶作為民樂中的個中翹楚,對改變以上狀況是要起到當之無愧的先鋒作用的,琵琶的音色清亮獨特,余音繞梁,讓人過耳不忘,對琵琶的曲目進行創作,迎合新時代的審美與發展,由琵琶激起年輕人對民樂的關注與喜愛,推動民族音樂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可以摒棄掉商業化,創造出真正優美的民樂。
四、總結
總而言之,琵琶的重要性不需要再重新言說,它的發展,它的魅力,增加了民樂表演的感染力,也是民樂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彈撥樂器,琵琶藝術的發展不僅會對自己本身的音樂系統發展有幫助,對于民樂的傳承發展,對于保護我國的傳統音樂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以琵琶藝術的發展達到促進多種藝術形式的發展,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尤其對民樂有無法替代之作用。
參考文獻
[1]符妮.從劉德海《鑿河篇》解讀琵琶教育之要義[D].南京師范大學,2018.
[2]侯樂萌.淺談琵琶藝術的繼承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5(18):85.
[3]劉小菁.論林石城及其弟子對浦東派琵琶藝術的傳承[D].中央音樂學院,2015.
(作者單位:遼寧省本溪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