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蘭
摘 要:現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英語”這一課程已經在小學階段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時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也越來越重視,社會對英語的要求越來越高,即便是農村小學也對這門學科提高了重視度。我校開設英語學科至今已有13年時間。在這13年的時間里,我校的英語教師也在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努力做到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學現狀;理想化課堂;思考;想法
我理想的英語課堂教學為:課堂是動態的、開放的;理想的課堂還應該是屬于學生的課堂。但從學生、老師、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來看,我校現目前的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方面。而要達到這種教學,我覺得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狀分析
1、教師方面
我校共有7名英語老師,但只有3位是英語專業科班老師。可以說大部分老師屬于半路出家,首先英語專業知識的不足,年輕的老師又缺乏教學經驗。其次,由于學校教學班級較多,老師人數少,所以任教的班級多,有時候還會跨年級上課,有時候上課都分不清楚這個班到底這課上沒上。英語老師面對跨年級的時候,備課要備兩本不同的教材,針對不同的年級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多了,了解學生,與學生交流的機會和時間不多,而很多學生又把英語老師擺在了副科老師的位置,上課會出現搗亂,不守紀律的現象。課堂教學就很難達到所謂的高效性。
2、學生方面
我校學生大多數來自城鎮周邊的行政村,這些孩子本身接觸外語的機會少,也缺乏學習語言的環境和條件。
3、家長方面
我校學生家長90%都是來自農村,文化程度不高,對英語就更是一竅不通。大部分學生都是由婆婆爺爺管教,別說英語,就是語文、數學都無法輔導,更不用說為孩子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了。還有部分家長對小學英語的不重視,認為學習英語是初中的事情,現在可學可不學,認為只要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因此也就很少關心學生英語學習情況。
二、教學中面臨的困惑
(一)、班額多、任務重、師資缺乏
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英語老師嚴重缺乏,而學校也只能“添班不添人,因此,多班教學成了英語老師的家常便飯,一個老師幾乎都是夸3個年級4到5個班。但是,在這樣一個以應試教育為主流的社會,教學成績也就往往成了考核英語老師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對低段學生的教學難度大。
由于3年級起,會增加對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檢測,所以在1、2年級沒有系統學習的基礎上,突然增加詞匯、句型的學習,學生也感覺吃力,老師的教學也倍感壓力。尤其對字母遺忘性大;常常是會背,不會認讀、書寫。
在前幾年時間,我一直從教高段英語,很少涉及到字母的認讀,書寫。這兩年我開始接觸到低段教學。字母也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知識點,剛開始的時候,我用了字母卡,游戲,歌曲等等有趣的活動形式來教字母,學生興趣也很高,我以為學生們都學的很好,就26個字母,很簡單,看他們幾乎都能張口說順口溜一樣就把26個字母背出來了。可是學生在我這過字母關的時候,我發現學生對照字母表按順序能說,打亂順序認讀的時候,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會了。我有些著急了,課堂上花了時間教,課后也讓他們背了,可是效果卻不好。后來我們教研的時候,我就跟老師說了我班的情況,沒想到,教三年級的老師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討論怎么來讓學生過字母關,然后,我們就把26個字母按順序以及正確的書寫格式印出來,發給學生貼在英語書的第一頁,每次上英語課前5分鐘,我們都做字母認讀、書寫、聽寫練習。這樣,天天能跟字母見面,不管是認讀還是默寫,每堂課堅持這樣做下來,學生慢慢的過字母關,同時也照顧到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循序漸進的掌握知識。除了課前的五分鐘練習,朱老師,還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自己寫了很多關于字母的小練習,讓學生不是單純的讀、背,通過練習題來鞏固學過的知識。通過這樣長時間的練習,現在學生對字母的掌握越來越好了。
(三)、教材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吃力。
從2016年,我縣3年級起更換英語教材,使用的人教版新起點英語一年級起點的教材,到三年級的時候,內容有些難度,特別是涉及到短語、句子。由于1、2年級的時候老師們的教學多關注于學生的興趣,教學也是一些詞匯。到三年級涉及考試,老師們就不得不讓學生去讀、背和考試相關的內容。
三、幾點思考及教法改進的幾點想法
1、首先,追求做有課堂幸福感的教師。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讓一節課獲得成功,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前提是教師的心態很重要,有一句話“快樂著你的快樂”,你的快樂會感染你周圍的人。老師自身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多聽多看優秀教師的示范課,外出學習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增強與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上英語課。
2、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目標認定,要上好一堂課,先要明白“干什么(目標)”。目標設計要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設計要具體,忌空泛。目前需要在此方面下工夫。
(2)自主預習,在老師的指導下放給學生做一做(預習)—究竟自主預習能掌握新課的的多少,有何疑問,做好標記。預習內容要明確,問題指向要清晰。預習指導要得法,具有可操作性。
(3)展示交流(導課、授課),我認為其階段最重要,掌握的分寸好的話,不僅能檢查出預習的效果,還能把新課的重點內容一一讓學生自已說出來并總結出來。因此我認為: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脫離了一定的情境,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我認為,每節課教師要盡量創設一種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接受、理解、學習和運用新知。這就對導課提出很高的要求。
3、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才會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才能有效學習。
4、我認為,英語教學中,一個老師最好能從開始接班到完成小學學習任務。這樣,老師能更好的了解學生情況,學生也能接受老師的教學方法,經常的更換老師對學生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建議以后在安排教學班級的時候,學校能盡量考慮老師能一直把所教班級帶到畢業。
5、教學中以豐富、有趣、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探究反映,新的教學內容不難尋求,因為教材中幾乎每課都有新的內容,然而新的教學方法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究和嘗試。
6、英語課本中的內容,需要進行深加工,轉變成學生喜歡學習的內容。比如文中的圖片不夠新穎、不夠漂亮,教師在制作PPT的過程中,可以轉化成學生喜歡的圖片,特別是和身邊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一堂理想化的課,做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需要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共同參與,從大家的教學經驗中找到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有實效的課堂,同時也達到自己理想化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