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海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革,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是大有裨益的,它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此基礎上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以及充分發揮學生的相象力,從而自主學習,自主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培養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來提高教學效率,是大有必要的。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訓;創新實踐;信息技術
一、借力現代教育技術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時代需要
(一)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的信息化已經成為撬動教育領域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機會和必要手段。當前,信息化建設已深入各級各類學校,信息技術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借助信息技術和各種教育教學理念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來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二)課堂教學現狀的必由之路
由于我國信息化建設時間不長,信息技術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師生在新技術、新設備應用方面的機會不多,導致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師生的信息化素養還無法滿足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需要,面對信息化課堂教學時還力不從心。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必然選擇
要切實提高信息化課堂教學效益,扎實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就必須抓住制約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因素——教師與學生兩支隊伍,把增強師生的信息化素養作為提高信息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突破口。
二、依靠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所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措施
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基本動力。但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仍是教育過程中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糾其原因:
1.多媒體教學的學科失衡。多媒體教學只在個別青年教師所任學科中開展,因為這些青年教師大多會用計算機。而其他教師任的學科在多媒體教學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
2.資源的閑置浪費。由于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教師不多,采用多媒體教學的課次不多,為開展多媒體教學而配置的設備仍然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造成多媒體資源的浪費。
3.多媒體軟件開發的低水平徘徊。一般來說,教學軟件的制作是按照教師提供制作內容,課件老師按內容要求制作。
基于以上困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一)加強基礎建設
為了使學校信息化設備能充分滿足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學校每年都投入專項資金進行信息化設備的更新、完善工作,目前,學校所擁有的信息化設備已經能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學校網絡系統實現了校園每個角落都能快速無線上網的功能。
(二)完善技術支撐
教師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處理能力是能否開展校本培訓活動的前提條件,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學校除了每月定期開展相關的專項培訓活動外,還利用每年假期進行為期一周的教師專題校本培訓的機會,使教師們都能具有進行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具備的信息化能力。
(三)用好網絡平臺
我校的校本培訓工作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圍繞學校校本培訓內容,我們在日常的活動中,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功能,將所有的活動都與網絡有機結合,使培訓工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挖掘網絡資源
校本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我們一方面組織教師開展很多規定活動,另一方面鼓勵教師開展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我們讓教師們通過網絡平臺將自己優秀的教案、課件、試卷等上傳,讓更多的人進行共享。為了豐富教師們自我學習和研究的資料,學校還投入資金訂購了諸如21世紀教育資源網的使用權限等,讓教師們在業余時間進入到這些資源網上下載資料進行自我學習。
三、提高站位,加強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總體規劃和考核
(一)將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校本培訓規劃考核
第一階段:2016-2017年,學校順利完成了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解讀、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素材的處理與加工、多媒體課件制作、學科軟件的使用、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等內容的培訓,解決教師自身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技術要求。
第二階段:2017--2018年,學校計劃完成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等內容的技術培訓,讓教師熟練掌握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學技術和熟練利用教育云平臺上的各類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階段:到2019年,學校計劃實現對全體教師配備終端硬件技術設施,完成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技術支持的總結與復習、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等培訓內容,力爭實現技術支持下教師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組建專業技術人員團隊,切實提高校本培訓實效
面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多樣化和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學校要想完成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規劃,在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線上與線下規模化的培訓之外,更需要擁有一支專業技術人員團隊,能面對面、手把手地對教師進行反復示范和指導,實時給予他們技術支持和幫助。
(三)分層次全員參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按照教育部 “組織實施本地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提升培訓”的要求,我校采用了分層次全員參與校本培訓的方式,即學校按照各學科特點和教學需求,以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起點不同,分層次對教師進行培訓,并通過“小步驟、長效益”的方式逐步實現全體教師會使用。
四、校本培訓與 “一師一優課” 活動相結合
學校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曬課”活動。教師的“曬課”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持,所以學校把信息技術校本培訓與“曬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先后組織專題學習五次,及時復習、鞏固網絡學習成果,對教師進行登錄、注冊、成立工作室、加入區域教研組、上傳優課等技術培訓。
在推進信息化課堂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更要注重現代教育技術在校本培訓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信息化的校本培訓支撐平臺建設,開發學校特色的信息化校本培訓系統課程資源,構建具有適應性的信息化校本培訓管理長效機制,以科學、合理、持續的校本培訓促進信息化課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