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利
摘 要:歌唱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對濱江苑幼兒園教師在歌唱活動中培養幼兒歌唱興趣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無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學策略上,老師們都很注重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能夠積極參與到歌唱活動中,但有時候教師們也會經常因為缺乏對幼兒興趣和關注問題做出正確判斷的經驗,而捕捉不到培養的契機。本文以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為基礎,闡述了這一理念在幼兒歌唱教學中的實施過程,以期對幼兒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幼兒;歌唱活動;興趣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1]。”陶行知先生說:“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在歌唱活動中,根據幼兒興趣發展的特點,通過色彩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具和形象生動的語言及動作,誘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歌唱活動中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2]。
一、教師范唱新歌感染力尚存欠缺,難以調動幼兒興趣
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會讓幼兒對歌唱教學失去興趣,教師組織活動也很累。調查時,不難發現,有的老師,一堂課,反復用范唱形式,開始,幼兒可能感興趣,漸漸到后來,他們分神了,開始東張西望,不配合老師了,上課的質量明顯不高。這可能和老師的范唱感染力欠缺有關,主要表現在與幼兒的情感互動上。教師范唱分為有伴奏和無伴奏范唱,有的老師經常利用琴聲作伴奏范唱,與幼兒缺少眼神交流,難以走進幼兒,唱歌的技巧,也沒有充分地表現出來,難以感染幼兒。長此下去,教師就無法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幼兒的主動性也不會發揮起來,也就難以促使幼兒與教師一起唱歌。
二、忽視幼兒歌唱知識與技能培養
在幼兒園里,有些幼兒不會正確使用嗓子,不會用自然、美好的聲音歌唱,長期下去,會對孩子稚嫩的發音器官造成損傷。由此可見,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的意識強,完成目標的愿望強烈,經常運用消極的方法,讓幼兒為了教師的教而學。無論是說話,唱歌,都在不斷地練習、再練習、機械地進行訓練,而這些牢固的知識很難被幼兒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原因就在于教師運用示范--模仿法太多,讓幼兒思維模式容易僵化,于是就出現幼兒離開了教師的教就無法唱下去的現象,幼兒的歌唱興趣也就無法培養,更別提創作了。
三、教師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影響幼兒歌唱興趣的發展
在教學方法上,前面說到,主要采用范唱,圖譜以及從說歌詞到歌詞的形式。相對來說,還是單一了點。尤其對于中班,大班幼兒,歌詞內容更加豐富,曲調更加復雜,僅僅利用這些方法是不夠的,幼兒的歌唱興趣也難以培養。比如,大班有一首歌《數鴨子》,歌詞內容有很強的情節性。在上課時,老師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圖譜,一邊范唱一邊指著圖譜,圖譜里有他們熟悉喜愛的小動物:一群群可愛的小鴨子,幼兒自然而然被吸引住了。范唱數遍后,老師又帶著幼兒根據圖譜說歌詞,一開始還好,幼兒配合著老師念歌詞,漸漸地,觀察發現,有的幼兒注意力不集中了,東張西望,即使在念歌詞,也在扯著嗓子吼叫,歌唱興趣下降了。這時老師好像也注意到了幼兒的這種現象,就利用琴聲范唱,幼兒注意力又集中了,可幾遍之后,幼兒興趣又沒了。很明顯,這堂課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幼兒的歌唱興趣也就難以培養。
四、建議
(一)讓幼兒在優美的范唱中形成聽覺形象
教師在范唱時要從幼兒的情感,年齡發展特點出發,把幼兒當成親切的聽眾,富有感情的唱幼兒熟悉和喜歡的歌曲,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這就要求教師離開琴,走進幼兒,和幼兒面對面地唱歌,把唱歌的技巧,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用親切自然的態度,充分地表現出來,感染幼兒,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同時教師還要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促使幼兒與教師一起唱歌。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進行有感情的范唱。如在范唱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表現力,可采用有伴奏和無伴奏交替范唱。范唱時自身體態、表情,盡量多和幼兒產生交流,幫助幼兒準確地掌握音高、節奏,聽清歌詞,感受完整的歌曲形象。
(二)創設輕松愉快的情境,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歌唱活動
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教學敘事性的歌曲時,可以借助故事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歌曲的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講得繪聲繪色,幼兒就能聽得入情入境,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能使其準確地把握歌曲,很好的表現出歌曲處理中的情緒,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作為教師,要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創設音樂教學情景,注重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幼兒,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去體驗音樂、探究音樂、表現音樂,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8]。
(三)培養幼兒歌唱的能力與技能
幼兒園歌唱活動應注意發展幼兒的歌唱能力,幫助兒童獲得咬字、吐字的正確方法,處理好氣息與歌唱的情感表達。歌唱時身體姿勢,頭部姿勢,還有口型都要注意。身體各部分要放輕松,不能僵硬,自然張開小嘴巴,使聲音的發出圓而不散。培養幼兒科學的發聲與呼吸也很重要。發聲是唱歌技能中的關鍵,幼兒還沒有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因此要讓幼兒用自然聲音唱歌。如利用情趣模仿練發聲。幼兒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對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根據這一心理特點,設計模仿發聲練習效果很好,如:小貓怎么叫?公雞怎么叫?還可以利用形象化節奏練發聲。此外,還應從小培養幼兒輕聲講話,歌唱,創設一個安靜的班級氛圍,培養傾聽別人講話的好習慣,這樣的環境對幼兒自然歌唱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07)
[2]付景云.淺談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中國音樂學(季刊),2000(05)
[3](美)全美幼教協會.適宜兒童發展課程,1996(05)
[4]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07):180
[5]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北京:北師大出版社,1997(08):200
[6]王懿穎.《幼兒音樂教育》.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