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梅
摘 要:文字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相傳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發明了我國的文字,隨后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才逐漸成為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語文這一學科的基礎就是教授給我國青少年屬于我國的文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作為青少年語文教育中的基礎,亦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就要先培養起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語文;學習興趣
當前,對于學習而言,想必沒有什么因素是比學習興趣影響更大的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近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關于學習興趣與學習的緊密聯系是早已深入民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僅是學習,幾乎在任何方面,如果沒有興趣作為支持,想要堅持到底都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而如果帶著興趣去做事情的話,就能比沒有興趣更加投入,相應的效率也就會更高,小學生之所以那么熱愛游戲,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游戲勾起了他們的興趣,那么如果將這些興趣轉入到學習當中,又該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習興趣的存在是可以改變學生眼中知識形象的。對于那些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而言,知識在他們的眼中被學習興趣美化后,就如同小貓咪眼中的小魚干、吃貨眼中的饕餮盛宴一樣,深深的吸引著他們的目光,讓他們無法自拔,因為他們從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也正是因為學習興趣的存在才使得他能夠廢寢忘食、不知疲倦的一直學習下去,與此同時,授課老師甚至不需要做過多的干預,僅僅需要在學生走了彎路甚至錯路的時候走出來,給予他們一些方向上的指引,就基本能夠確保學生方向正確的同時,又能較快的將知識徹底吸收。由此可見,學習興趣的存在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力是極大的。
一、師生之間的和睦關系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老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的時候大多會呈現出兩種情況,一種是抱著“嚴師出高徒”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當中都較為嚴肅,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不茍言笑,甚至有一部分老師認為,只有不茍言笑才能夠彰顯出身為老師的威嚴,卻不知在無形之中,這過于嚴肅的態度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份壓力會讓他們在不經意之間就將老師“妖魔化”了,而這種“妖魔化”要么會讓學生因為畏懼而被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要么就會因為畏懼而選擇逃避、放棄學習,這兩種現象無疑都不是老師們想要看到的。而另一種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則是以一個較為平和、和藹的態度去進行的,而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方式相對來說更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在日常教學中這些老師也比較容易被學生認可,學生在這些老師的課堂教學當中往往表現的也極為活躍,所以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想要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得到學生的認可是一件極為有效的事情,而之所以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就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是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在他們眼中很多事情都是建立在主觀情緒上的,而這被帶動起來的學習興趣說白了就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態,所以想要培養學生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師生之間的和睦關系尤為重要,也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
二、減少死記硬背、增加趣味性
實際上小學生在剛剛接觸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時候是具有一定學習興趣的,又或者說是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好奇心,然而卻因為日常教學中錯誤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小學生的那份好奇心不能得到維持,甚至是因為錯誤的教學方式而加速了學生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學習興趣的消亡。所以為了培養學生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就應當從教學方式進行著手,對于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經常使用的“填鴨式”教學與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就應當盡量的減少甚至是徹底放棄,而于此同時,小學語文授課老師還應當適當的增加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例如讓學生每人一句編出一個小故事,又或者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課文演繹出來,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帶動學生對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對小學生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他不僅僅局限于教會學生語文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必須優先解決的事情。
參考文獻
[1]田曉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11)
[2]郎俊英.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6(05)
[3]陳衛華.淺談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0)
[4]張承芬.教育心理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5]胡光云.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9)。
(作者單位:山西省懷仁市城鎮第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