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媚
摘 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就是“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想方設法以別出心裁、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學習;興趣;趣味教學
引言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xiàn)、善于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小學生的注意力又較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集中并持久。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他們面臨的是課時不足,家長不懂英語不重視英語,而且家里沒有電腦可以幫助他們?nèi)W習英語,所以英語課對于農(nóng)村小學生來說既是雜科也是難題,于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那么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窘境呢?如果換一種授課方式,多用游戲、歌謠、視頻等豐富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活躍課堂,讓學生盡可能的接觸自然、真實的生活場景,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又能把比較枯燥、呆板的課本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何樂而不為呢?
一、激發(fā)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教材有著內(nèi)在的興趣,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實際上相當于為學生提供了一把打開英語學習的課堂鑰匙。這種興趣的趨向越強烈,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望就越強烈。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一門課往往是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做一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幽默。另一個能讓學生笑聲朗朗的方法就是趣味性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游戲等趣味性教學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生,他們好玩、貪玩、自由的個性已經(jīng)深入骨子了。
2、哪里有趣,哪里就有記憶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換言之,哪里有趣哪里就有記憶。不管生活多么累多么苦,人永遠不可能忘記的是那些開心的記憶。因而要想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記憶更加牢固,就得意識到興趣在教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
二、現(xiàn)階段我國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小學的英語教學都面臨著如下困境。
1、學校英語學習氛圍差,學生興趣度不大
由于學生底子薄,而且在課堂上,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得機會很少,普遍缺乏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氛圍。因而農(nóng)村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困難,也因為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淡薄。
2、師資匱乏,課時不足,課堂氣氛沉悶
我國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小學都存在著教師資源匱乏,教師老齡化,課時不足的情況。而師資力量的匱乏以及陳舊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變成了單純的學習機器,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完全沒有自主思考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動力不足,欠缺方法
由于輔助學習工具嚴重缺乏,多數(shù)家長不懂英語,導致學生動力不足,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是現(xiàn)代的打擊教育讓學生的自信心銳減。學生不是為了用而學,而是為了學而學;學用分離,因而學生也不知道學習英語有什么作用。
三、激發(fā)農(nóng)村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
1、避免機械帶讀,遠離填鴨式教學
機械帶讀以及填鴨式教育擺脫不了靠重復背誦而達成記憶的套路,雖然知識的積累,無論是從腦力記憶還是到聽覺記憶,從視覺記憶到肢體記憶,都不可能脫離“記憶式教育”的范疇。
2、寓學于樂,用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游戲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是一種語言,抽象枯燥,而且在我們周圍沒有相應的語境,難免會使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小學生感到陌生。但是小學生的天性是玩。他們活潑好動,愛表演,樂于接受趣味性強的事物。游戲正好順應了小學生之一特點,寓教于樂。
3、智用表演、故事、歌謠以及視頻進行教學
表演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增強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利用學生愛表現(xiàn)的心里,讓學生扮演故事角色,進行情景對話交流,做到“演中學,學中用”的一個教學效果。另外通過歌謠的學習,可以有效地鞏固所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脫口而出,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
4、巧設情景教學,英語教學生活化
以情景體驗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從構(gòu)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入手,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間的一種心與心的交往和溝通活動,是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相統(tǒng)一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強化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以產(chǎn)生教學共鳴,達到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促進學習成果內(nèi)化的目的。英語教學提倡“學中用,用中學,學用結(jié)合,學以致用。”
5、引入文化教學,滲透文化意識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學生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學習一種文化,在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意滲透“文化意識”,這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們對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他們對英語和英語國家的興趣也就越濃厚。
結(jié)論
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新世紀的教學應該是快節(jié)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jié)奏要快,以訓練學生的反映、思維與速度。同時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數(shù)不超過20分鐘,注意力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jié)奏慢,就會出現(xiàn)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為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用學生可以接受的節(jié)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趣味活動,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不會感到厭倦,學到的知識記憶也會更加牢固,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009年11月
[2]劉建清.《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研究》.1991年.第1/2期
[3]白植想.《淺談創(chuàng)新形勢下的游戲教學》.www./kyex.net/yxzw/8.htm
[4]周小娜.《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www.kyex.net/yxlw/16.htm
[5]周建英.《競賽—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 2002年.7月
[6]戈向紅.《小學英語高效教學(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2012年.6月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2012年.1月第1版
(作者單位:橫瀝鎮(zhèn)矮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