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清


摘要:目的 對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有關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共計選取產婦88例,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接診,取組中44例,單給與傳統助產方式,即對照組,余下44例,則給與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即觀察組。對護理效果展開對比。結果 分析可知在會陰結局、盆底肌力測定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并發癥層面,觀察組均具備優勢,P<0.05。結論 將側臥位分娩、無保護會陰接生運用于產婦分娩中,可有效提升預后,并降低產婦各種不良反應,有助于其恢復。
關鍵詞:側臥位分娩;無保護會陰接生
在醫療技術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的情況下,女性對于分娩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且多數女性均愿意選擇自然分娩。如何提升自然分娩過程中臨床護理工作的綜合質量,幫助產婦能夠在分娩后盡快得到恢復,且保障新生兒健康,更成為產科研究的重點[1]。本研究就主要對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具體實施效果展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計選取產婦88例,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接診,取組中44例,單給與傳統助產方式,即對照組,余下44例,則給與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即觀察組。對照組年齡在25—38歲間,均值為(32.12±1.39),29例為初次妊娠,其余具備2次及其以上妊娠經歷。而觀察組年齡在24—37歲間,均值為(31.06±1.07),33例為初次妊娠,其余具備2次及其以上妊娠經歷。對以上數據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本次分娩中,按照常規方式進行助產。拆臺站孕婦雙腿中間接生,在觀察到抬頭露出后,即開始給與常規會陰保護,將產婦會陰托住,在胎兒完全分娩后再對會陰進行縫合。而觀察組則需要進行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在專業助產醫師的指導下,幫助患者保持側臥位,對外陰進行常規消毒等操作,提前準備好產婦在分娩中需要的各類藥物及工具。在分娩前需要耐心與產婦進行交流,對其心理狀態等進行了解。綜合評估產婦會陰發育情況以及胎兒大小等,判斷產婦在分娩中是否會出現會陰裂傷的情況。在接產過程中需保持合理坐姿,在出現宮縮后,需要對胎頭娩出情況密切觀察,在撥露到會陰位置后,即需要對娩出速度合理進行控制,且力度需要足夠輕柔,娩出速度不得過快。在胎兒大部分娩出后,需指導產婦調整呼吸頻率。宮縮再次出現后,助產士需要將胎兒頭部雙手拖住,待自然復原外旋后,將胎兒順利娩出。分娩結束后各方面操作則需要按照臨床常規模式展開。
1.3 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對會陰結局、盆底肌力測定(按照Oxford進行測定)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并發癥進行統計[2-3]。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與兩組有關各數據都以SPSS19.0進行處理,借助百分數對計數數據表示,以卡方檢測,而計量數據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妊娠中會陰損傷情況分析
結合對兩組妊娠結局進行統計可知,觀察組在分娩過程中會陰損傷程度較小,P<0.05,詳見下表1。
2.2 兩組盆低肌力情況分析
結合對兩組產婦在分娩后肌力情況進行測定可知,觀察組盆低肌力同樣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下表2。
2.3 兩組新生兒Apger評分以及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新生兒評分為(9.45±1.02),對照組為(6.72±1.32),對比P=0.002,t=8.082;觀察組產后3例出現并發癥,而對照組為9例,對比P=0.007,x2=7.553。
3 討論
基于自然分娩在幫助產婦后期恢復以及新生兒健康等層面的優勢,多數產婦均愿意選擇自然分娩。而怎樣為自然分娩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提供最為優質且全面的護理逐步更為臨床所重視。科學、有效的助產護理,不僅可為分娩的順利性奠定基礎,更能達到緩解產婦在分娩中的疼痛程度,并將分娩對產婦會陰、盆腔等部分造成的損傷進行控制,為其后續恢復奠定基礎[4]。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已經逐步在產科得到推行,在該護理模式的作用下,可充分降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會陰損傷程度。同時,在側臥位下,更能降低助產護理操作難度,可使得各方面護理操作更加便捷,為護理效果提供保障。早在石慧娟等[5]研究中已經指出,與常規護理相比,按照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可有效提升產科在自然分娩患者中的護理效率。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將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運用于對觀察組44例產婦的分娩中,結合觀察可知,觀察組在會陰損傷情況、盆低肌力情況以及新生兒評分等層面均具備優勢,可見該護理方案的有效性,可長期采用。
參考文獻:
[1]楊惠芬,鐘秀珍,黃麗燕. 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護理措施[J]. 吉林醫學,2016,37(7):1785-1787.
[2]蘇浪,楊迎春. 無保護會陰接生配合自由體位管理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旬刊,2016,6(12):53-54.
[3]張萍,黃萍. 雙側陰部神經阻滯麻醉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法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當代醫藥論叢,2017,15(8):29-30.
[4]陸春景,LuChunjing. 仿生氣囊助產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減少初產婦會陰側切的效果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8):182-183.
[5]石慧娟,李科蓮,劉冬艷,等. 側臥與跪趴體位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在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18,3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