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保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成為現代學校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創新,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效率,實現對科學知識的高效教學。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組合作的重視,積極開展對學生分組教學,發揮學生的科學學習主動性,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本文首先對小組合作在初中科學課堂中運用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小組合作在初中科學課堂中運用的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科學;實例探究
引言
在初中科學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能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意識,讓學生能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因此,教師應加強小組合作式教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活動,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模式,鍛煉學生的合作技能,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學。
一、小組合作在初中科學課堂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教師完成具體教育任務
小組合作在初中科學課堂運用中,可以有效地的幫助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讓教師更好地完成科學素養培養的具體任務,進而培養學生各方面素養。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是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利于教育教學方法提升
小組合作有利于初中科學課堂中教育教學方法的提升與改進。相對于其他教育教學方法,對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教學效率有促進作有用。如此,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學生主體地位,更好地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全面地開展師生、生生交互式教育教學方法。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
在科學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自由的學習,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在更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科學知識的探究,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幫助,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長處,共同完成科學教學任務,讓學生獲得學習成果,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實現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間的優勢互補,增強小組優勝的信心,學生主體能動性也得到了發展。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要與其他同學進行積極地交流溝通,表達自己的思想。需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交流溝通能力,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能聽取他人的建議,相互之間進行啟發,共同促進,實施對科學知識的深入探索,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小組之間的合理、公平競爭意識,能促進組內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小組合作在初中科學課堂中運用的策略研究
(一)開展合理分組教學,發揮合作學習的效果
在初中科學課堂中對小組進行合作運用,需要加強對小組的合理分組,形成良好的合作小組,充分展現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可以讓各小組成員的優勢得到有效發揮,根據學生各自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教師應將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能在合適自己的小組中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好小組合作的小組長。小組長是學生與教師交流的重要紐帶,也是小組合作活動中的組織者。因此,在小組合作中要加強對小組長的重視,促進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四、五人一組,讓學生之間可以更直接地交流溝通,方便學生展現自己的優勢,吸收其他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然后,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臨時分組,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或者個性特點進行分組安排,讓小組內的學生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結合科學教材問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科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各種科學問題,開展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小組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探究是現代教育中教師非常重視的學習方式,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讓學生能以自己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對各種科學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七年級《聲音的發生和傳播》時,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對學生進行探究引導。可以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每天都可以聽到些什么聲音?(鳥叫聲、喇叭聲)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以此,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小組內的學生進行合作分析討論,舉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解釋這些聲音發生和傳播的規律,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思路。
(三)組織科學實驗活動,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
教師在科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教育,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科學的實驗活動,讓學生通過合作實驗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合作模式,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實驗,讓學生得到更全面地發展。
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七年級《光的反射和折射》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合作進行一些簡單的小實驗。在課前可以讓學生觀察家里的鏡子、金魚、窗外的風景等,找出存在的疑問,并嘗試去解決這些疑問。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平面鏡、小燒杯、水等物品進行光的反射與折射實驗,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結論:
初中科學課堂要實現對小組合作的有效運用,需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學習知識,不能提高素質的情況。教師應積極進行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讓學生在小組中能相互合作,獨立思考。學會如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享受樂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慶旦.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科學問題串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166.
[2]童冠琪.取“學習共同體”之術 致“學生自主發展”之道——基于“五節點式”學程導學模式下的初中科學教學初探[J].中國教師,2019(01):117-118.
[3]竺張定.核心素養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融入分析[J].華夏教師,2019(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