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怡
摘要: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身體和心靈都快速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外界影響非常大,因此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這非常有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出發,探討將心里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相結合的方法和策略,在課程知識的教學當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引言:
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當中,適當的融合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授課內容當中,有很多關于美好品德的弘揚、施德行善幫助他人、愛他人愛社會的優秀文章,這些內容中所包含的正確的價值觀能夠讓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該首先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課文中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聯的素材,巧妙地將課程教學和心里健康教育聯系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讓每一個學生的身體和心靈都能健康成長。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年紀處于一個懵懵懂懂的階段,他們開始懂了社會中的一些事情,但對于大多數事情來說還是不懂。他們的心理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可塑性非常強,但也最容易遭受損害。一個人幼年時受到的傷害或者是心理陰影,即使在長大后也不會隨時間淡去,反而是像第一次遇見時那樣仍然充滿了恐懼。因此,一個人的小學階段的心理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學校和家長都應該充分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有些不經意的舉動也許會讓孩子受傷很深,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通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巧妙應用多元化的教育策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將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自立自強、健康向上、樂觀積極、善解人意的祖國的花朵。在小學的語文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語文結合的具體策略。
從小學語文教材出發,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素材都是由教育部精心編寫的,其中的內容既顧及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在這之上將很多的意義深遠的課文融入其中。因此,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教師要充分發掘課文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東西,尋找能夠用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循循善誘,將課程中的內容和現實聯系起來,最后上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層次,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心理變得強大,,充滿正能量,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這個現成的工具,發揮它的最大價值。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比如小學語文課文《豐碑》,文章講述了一位將軍,為了不讓自己隊伍中的士兵挨餓受凍,盡管自己年事已高,身體和那些小伙子比起來差遠了,自己還是隊伍中的軍需部長,擁有者分配軍需物品的權利,但他還是把衣服和糧食分給了大家,自己卻因為寒冷的天氣而在大雪中立成了一座豐碑。文章中的軍需處長令人動容,它的這種無私奉獻和大無畏的精神對學生的震撼是非常大的,教師應該緊貼課本內容,將這種精神向學生講述清楚,還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例子來進一步的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感動中國人物郭明義的感人事跡,通過現實的例子對學生的震撼會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好。
增進師生交流,構建和諧心理關系
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平臺。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主體,要想讓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地進行,師生之間必須擁有良好的關系和對互相的信任。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順利進行,教師應該和學生們以一種朋友的關系,互相平等的關系來看待彼此。只有教師放下姿態,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學生們才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去相信朋友的想法,教師才能更好的去塑造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老師的任務就是發現這些缺點和優點,發揚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改掉這些缺點。老師要避免和學生采取嚴厲的態度,要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建立起朋友之間的友誼,用和藹可親的態度打開孩子們的心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信任,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老師應該關心每個學生的點點滴滴,有些事雖然在老師眼里顯得微不足道,但對學生來說確實一種巨大的鼓勵,比如一個小小的夸獎,對每個孩子都要當作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去關心。組織相關的心理健康活動,在活動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老師的教導并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底,還應該通過相關的心理健康活動,讓學生們通過活動把所學過的心理健康知識落實到底。實踐活動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語文有效整合的條件,而且實踐是鞏固學生語文知識和心理品質,進一步發展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渠道。在實踐中,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學習和鍛煉。當然,老師在組織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老師要設計好實踐活動,既要具有可實施性,又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其次就是老師要起到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身體和心靈的共同進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充滿趣味性,比如可以讓同學們表演一些課本中的片段,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所表演的角色的心理理解,另外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的感情。再比如講到孝敬父母,老師可以分配給同學們任務,讓同學們每人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一天之后在班級上大家一起談論自己為父母做過的事情,有的可能幫父母打掃的房間,幫父母端了洗腳水……在熱烈的討論中,孝敬父母的思想會深入孩子們的心中,也知道了原來還可以幫父母做這么多的事情,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學會孝敬父母。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板報制作的比賽,以某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為主題,比如“熱愛祖國”,每個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或者是寫出來,之后老師可以讓同學們之間互相評價和討論,最后評選出最喜歡的幾件作品。這樣,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順利進行。
開展綜合性活動課程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朗誦、寫作、演講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掌握程度,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會對自己的思想有更深入的思考和體會,凸顯他們的自我意識,也能夠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
結束語:
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這也是課程改革的要求。隨著時代的進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心里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意義重大,甚至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科教學整合起來,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語文教育融合起來,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要做好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加強師生交流,增進師生關系,通過各項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曉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