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杰
摘 要:在林業產業中產品、勞務數量的增加都屬于林業經濟增長,林業生產總值的高低是對林業經濟的一種綜合衡量。林業產品具有特殊性,其產生的經濟增長能夠為國家的整體發展帶來很大的積極影響。本文分析了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差異性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區域林業經濟;差異性;影響因素;發展對策
經濟發展均衡性和規律性是經濟學的重點研究內容,無論是中國林業還是世界林業,其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性都存在共性問題。要清楚地了解當今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才能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策略。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林業是我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搞好生態建設是相關部門和每一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努力的目標。
1 區域林業經濟發展的差異性
1.1區域單位林地面積林業總產值泰爾指數分析
泰爾指數是廣義熵指標體系的一種特殊形式,剛開始是用來計算各個國家差異的,如今在各個領域的差異分析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最近幾年,我國區域林業經濟的發展差異性一直都很大,其泰爾指數都在0.6以上。在我國的西部地區林業經濟差異最小,中部地區最大,而且還呈現上漲趨勢。中國林業經濟發展總差異的區域間貢獻率大于區域內貢獻率,這就說明我國林業經濟差異跟地區有極大的關系。
1.2區域單位林地面積林業第一產業產值泰爾指數分析
林業第一產業的區域內差異性先減小后增大,三大區域中,中部地區的差異性最大,西部地區最小。林業第一產業的差異性中區域內的貢獻率大于區域間的貢獻率,說明林業第一產業的差異性主要是區域內差異引起的。
1.3區域單位林地面積林業第二產業產值泰爾指數分析
林業第二產業的總體差異性非常大,其泰爾指數都在0.94以上。東部地區差異性逐年減小,中、西部地區的差異性逐年增大。2006—2013年區域內的貢獻率小于區域間的貢獻率,說明中國林業第二產業發展的差異性目前主要是由區域間差異引起的。
1.4區域單位林地面積林業第三產業產值泰爾指數分析
中國林業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差異性主要是由區域內的差異性引起的。三大區域中,西部地區的差異性較大,東部地區的差異性較小,中部地區的差異性逐年上升,逐步成為林業經濟發展差異的主導因素。
2 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影響因素
2.1受人力資源投入影響
人力資源投入能帶來的林業區域經濟差異也是不小的,從業人員受教育的程度在地區上存在差異,這就導致科研人員或專業技術人員的分布散亂、不合理等現象的出現,東部地區相對于其他地方,林業經濟發展較好同當地的人力資源投入有很大關系。社會經濟和科研水平也有著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林業經營需要的成本相對增加,但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和專業性都較高,人力資源的投入能夠做到優質,成為當地林業經濟發展的優勢,中部、西部、東北部等地區存在或多或少的從業人員減少,受教育程度增高或降低的情況,所以林業區域經濟的發展受人力資源因素的影響較大。
2.2森林資源
林業產業含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衡量其森林資源的指標主要包括三個:林地面積、森林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同時,衡量過程中應該將正在培養的林地以及將要培養的林地計算進去。而上述幾個指標也能夠對區域林業經濟進行初步的評估,總而言之,森林資源是林業的重要資源,對于林業經濟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2.3受生態建設工作影響
生態建設工作對林業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因為地區不同,開展工作的程度和執行力度也不同,以及當地相關部門對林業經濟發展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是否嚴格執行監督制度,是否將保護環境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落到實處。一般來講,生態建設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其林業經濟發展在某些程度上會降低,這是防止過度砍伐的結果,也是保護環境。例如退耕還林,所以林業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之一也有生態建設工作。
3 林業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策略
3.1加大人力資源投入
加大人力資源投入,一是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受教育程度,這需要同教育事業的開展做出合作;二是提高從業員的工作待遇,當然相應的從業條件也必須提高,同時增加林業資源經濟發展的途徑,該轉型的地區進行產業轉型,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出合適的策略和方案指導工作的開展,人工種植面積需要擴大和加強。我國林業產業的分布和結構都存在不合理情況,加大人力資源投入也是為了工作開展更加高效有力,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多年來大量砍伐森林,導致木材大量減少,人工林種類單一,應當相應增加。
3.2區域林業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對策
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而且地理位置優良,所以其應該對技術進行更新,才能提高林業產品的加工水平,提高林業產品的價值,同時還能節約能源損失,最終提高林業產業的經濟價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我國中部地區應該在原有的林業資源的基礎上,加大第二產業的開發,這樣才能更好地增進林業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在我國的西部地區,因為其森林系統很豐富,應該利用這點優勢加強旅游產業的開發。
3.3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
一是政府對林業經濟的管理和控制,近幾年,我國林業管理與以前相比,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發展較晚,基礎建設較為薄弱,森林資源監測等工作在政策上還有待完善,破壞森林資源的案件和火災等情況還在加劇,從這一點來說,完善監督制度體系就尤為重要,要控制破壞,更好的保護森林資源就需要政府加大工作投入;二是經濟上的政策支持,提供充足資金開展扶持工作,大力推廣造林活動,增加造林面積和綠化建設工作,科學合理的政策能對林業經濟區域發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結語
在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當中,各地區之間是相對平衡的,但是也存在絕對的不平衡,差異性很大。而區域失衡發展問題追根結底是經濟增長的問題。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各個區域的發展上,每個地區發揮自己林業產業的優勢,不僅做到生態平衡,還能達到林業經濟的增長,最終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姜鈺,蔡秀亭.區域林業經濟發展差異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林業經濟,2016(10):28-32.
[2]唐雅竹.四川省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性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3.
[3]田博林.黑龍江省國有林區局域經濟差異的空間統計分析[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