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嬋

摘要:目的:探究B超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的臨床觀察。方法:選取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接診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為研究主體,根據患者的是否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進行分組,分為腋窩淋巴結未轉移組和淋巴結轉移組,每組患者為50例,全部患者均行B超診斷,并將B超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測結果對比,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結果:B超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與病理檢查結果想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乳腺癌患者是否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可通過B超檢查判斷,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B超;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生殖健康的又一惡性腫瘤疾,若未得到有效治療,不僅可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能夠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乳腺癌早期診斷后,經有效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臨床中通過腋窩淋巴結是否發生轉移,可對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評估和預判,可提供相應的治療措施。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B超在乳腺癌診斷過程中得以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診斷速度較快,不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創傷,安全性極高,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因此,本文主要探究B超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的臨床觀察,探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100例到我院治療乳腺癌患者進行實驗研究,研究時間選取為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分組依據為是否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腋窩淋巴結未轉移組和淋巴結轉移組各50例,全部患者均行B超診斷。腋窩淋巴結未轉移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為45-73歲,平均年齡為(59.84±3.62)歲,平均病程為1-13個月,平均病程為(7.24±0.36)個月,對照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為46-74歲,平均年齡為(60.28±3.98)歲,平均病程為1-14個月,平均病程為(7.95±0.74)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數據對比,統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
入選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為單側乳腺癌患者,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實驗,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排除心臟、腎臟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排除心血管疾病患者;③排除傳染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相同B超儀器檢查,彩色超聲儀器為西門子公司提供,型號為X300,患者取平臥位,將雙手舉過頭頂,使患者的腋窩以及乳腺部位全部充分顯露,將探頭頻率設置為9MHz,將涂抹耦合劑的探頭,對患者的腋窩部以及乳房進行掃查。
全部患者均行淋巴結石蠟病理檢查,并將其檢查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100例乳腺癌患者相關數據,用率(%)表示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行卡方檢驗,當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經過病理學檢測,100例患者確診為乳腺癌,其中,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為50例,未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為50例。
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討論
女性的乳腺主要是由脂肪、乳腺腺體、纖維組織以及皮膚等結構共同組成。乳腺癌是指發生在乳腺腺體上皮組織中的一種惡性腫瘤,可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若未經過有效治療,乳腺癌細胞會使正常的細胞喪失功能,并能夠與周圍組織相互連接,一旦癌細胞脫落,游離的癌細胞可隨淋巴擴散至全身,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臨床中常通過腋窩淋巴結轉移對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同時,可判斷患者預后。當下,臨床中主要將病理檢查結果作為淋巴結轉移狀態的檢測方法和診斷標準,病理活檢具有一定創傷性,患者常因害怕恐懼等不良心理,無法完成病理活檢,可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影響患者治療效果。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在臨床中不斷發,B超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健康人體的腋窩淋巴結形態結構為小而扁的橢圓形,若患者的腋窩淋巴結發生病變,則淋巴結的大小,形態結構均會發生病理性改變,隨著乳腺癌病程不斷延長,癌細胞會逐漸增多,可對腋窩淋巴結的轉移產生刺激[2]。B超診斷乳腺癌疾病主要是對物理學原理加以利用,人體可對超聲波進行反射,并將反射結果經計算機處理后獲得圖像,可清晰的觀察到病灶以及轉移部位的圖像。目前,臨床中主要應用B超檢測含液體組織器官以及淺表淋巴結等多種組織病變,B超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在臨床中已經是極為成熟的一種診斷方式。經過B超檢查可以發現腋窩的淋巴結縱徑將超過1cm,可觀察到淋巴邊界呈不規則狀,皮質分布不均勻,與正?;颊吡馨徒Y相比,乳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具有增厚現象,橫縱徑之比低于1.5mm,經過仔細觀察后可發現無髓質結構,符合上述影像學特點,可確診為腋窩淋巴結轉移[3]。臨床中常將B超診斷結果作為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乳腺癌患者通常行外科手術治療,可將病灶徹底清除,若患者未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對淋巴結進行清除,可導致患者出現過度治療現象,易引起相關并發癥,使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若患者存在腋窩下淋巴結轉移,而手術過程中未對淋巴結進行清掃者,可導致患者治療后具有極高的復發率,影響患者生命健康。B超應用于臨床診斷乳腺癌疾病具有明顯的優勢,患者診斷疾病過程中具有操作簡單、診斷率極高、獲得結果快等優點,可明確觀察淋巴結的大小,形態,血流情況以及厚度等特征[4]。從本文的探究中可以發現,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B超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診斷準確率與病理診斷結果相似,診斷準確率極高,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胡鵬遙,尉承澤,郝曉鵬. B超判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的臨床研究[J]. 軍事醫學,2015,39(9):702-706.
[2]胡雙琳. B超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臨床效果觀察[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3)52-53.
[3]唐海斌,姚桂昌. B超檢查在預測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 上海預防醫學,2016,28(5)36-37.
[4]段潤卿,薛建秀,黃穎穎. 臨床觸診、鉬靶與B超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 中國鄉村醫藥,2015,52(5):62-63.